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为互联网医疗开辟了一片特殊的舞台,疫情之下医院成了高危区域,大量非急诊门诊关门,线上诊疗、无接触购药、在线医保报销等网络医疗技术手段走进人们的生活。老百姓的就医习惯是否会就此发生转变?在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热能否持续?

疫情带给行业最大的收获,是全社会对于互联网医疗概念和使用的一次大规模普及。据统计,在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诊疗咨询量比同期增长了20多倍,截至4月15日,仅微医一家平台的访问量就达到1.48亿次。

但在特殊舞台之下产生的需求和服务有多少具有可持续性?在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看来,尽管疫情期间各大平台都迎来了访问量的激增,但随着大众对疫情恐慌、焦虑情绪的下降,以及线下医疗程序的恢复,流量也会随之下降。如何将此次疫情带来的流量红利沉淀下来,成了各大平台需要思考的问题。

微医集团高级副总裁程怡认为,流量红利沉淀的答案取决于如何看待互联网医疗能为社会提供的价值。“如果互联网医疗的价值只局限于线下医院饱和运转的情况下,那么它一定会随着疫情消失。”她表示,疫情疏通了之前政策上的堵点,打通了很多服务上的闭环,让部分医疗服务具备了从线下完全迁移到线上的可能性。

疫情期间,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限制人口流动的举措,这催生了线上诊疗的需求,支持互联网医疗和线上医保支付的相关政策也相继落地。

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统一建立全省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服务管理平台。随后,在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互联网医疗机构复诊可依规进行医保报销。在程怡看来,这算是行业内的里程碑事件。

“医保是大量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复诊用药的主要支付形式,互联网医院开通医保就意味着互联网医院成为一种公共服务的形态,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当中的一部分。”程怡认为,线上医保支付的开通会推动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更加成熟化和规模化。

但李天天表示,尽管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对行业来说确实是一个利好,对民营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却并不尽然。

“我认为在疫情过后,公立医院对互联网的重视程度确实提高了,但是医保总额是固定的,各家医院拿到这个医保自己还不够用,不可能再去分给第三方。”在李天天看来,公立医院搭建自己的网络平台将与现有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形成竞争关系,同时目前医保报销范围的限制和属地化管理的问题也尚未解决,因此疫情中医保的成功并不能代表行业迎来了春风。

对此,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认为,互联网医院应该成为公立医院的标配,但是建立线上复诊对传统医院来说到底是增量还是减量还无法断言。以诊费为例,根据2019年发布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复诊,由不同级别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均按普通门诊诊察类项目价格收费,这意味着主任医师和医师的诊疗费一样,会大大打消高级别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公立医院是否真的有兴趣大规模发展线上业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王航表示,民营互联网医疗企业应该把发展重点放在“降本增效”方面,“我们要验证我们的质量更好、成本更低,能够帮医保省钱,将关注点放到如何打击骗保,如何让医保资金不被乱花掉,这样才可能跟医保将来有合作。”

目前我国还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及医疗人才短缺的问题,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蔡江南认为,在看清自身定位的情况下,互联网医疗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他看来,想要促进它的发展,真正促进分级诊疗,还是要保证互联网医疗“轻模式”,即线上、线下医疗的分离,在政策方面给予适当松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做互联网医疗就没有门槛了,我觉得是可以‘脱钩’,给互联网医疗企业更大的空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若一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 互联网 医疗 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