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科研人员在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木里县的枯鲁山区调查时,发现了曾被评估为“野外灭绝”的枯鲁杜鹃。虽然目前仅有一株,但改写了枯鲁杜鹃“野外灭绝”的历史。
科研人员认为有必要进一步采取“地毯式”系统调查,彻底摸清该种的资源本底,同时开展“抢救性保护”和系统研究工作。
据了解,1929年9月,美国植物学家洛克在枯鲁山区采到一份杜鹃标本,该标本后被命名为枯鲁杜鹃。在2013年中国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2017年发表的《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里,枯鲁杜鹃均被评估为野外灭绝。
该所研究员马永鹏告诉记者,考察队对相关山区开展了为期2天的调查。“就在大家觉得此次调查无望快要下山时,我们发现了一株花团锦簇的杜鹃。经与模式标本比对、《中国植物志》核对,我们确认其为枯鲁杜鹃。”马永鹏说。(高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