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又来了,你的购物车填满了吗?那天同事穿了件藏蓝色长款呢大衣、黑色阔腿裤,我说“这身衣服真好看”。她说都是同学淘汰的,最初那些被淘汰的衣服她都转送给了亲戚,现在发现有些退役衣服也很适合她自己穿,不合适的她还会帮忙找合适“下家”。我羡慕地说:“我也需要这么一个女同学”。
从“光棍节”到“剁手节”,“双11”的套路有多深?
“爱她,就帮她清空购物车”,这句广告语已成为当下很多情侣的情感试金石。记得去年“双十一”,听电台女主持人说她的购物车里有11张床,她每天都要对比价格、优惠幅度,然后等到“双十一”那天下单。也是去年,女友西西为“双十一”专门做了excel表格,精确计算了先买什么,领多少券,再买什么,再领券……同样一款鞋子她竟然买了6双。
而今年的“双11”又比以往多了3天,从11月1-3日就正式开启第一波。有人吐槽说“买东西要看攻略,攻略看完,‘双十一’也过去了”。还有人戏称“双十一”原本是“光棍节”,如今变成了“双节棍”。这个始于2009年的“剁手节”,此后逐级演变成“全民购物狂欢节”。
毫无疑问,近十年来,是物质极大丰富的十年,也是人们欲望水涨船高的十年,更是商业广告无孔不入的十年。然而,我们越来越快乐、幸福了吗?
“随着通过技术收集个人信息的机会越来越多,目标营销使销售者的行为变得更有针对性。他们不再仅仅知道我们的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今天的企业甚至了解我们的身价,我们的个人喜好,我们的购物习惯,以及我们最喜爱的图书和电影。他们记录下每一条从我们的智能手机或者网络浏览历史中收集到的数据,然后,他们每天利用这些数据来对我们的弱点进行分析。在某种意义上,市场营销人员甚至比我们本人更了解自己。他们夸大了我们的不安全感和不满足感。”这是乔舒亚·贝克尔在《极简》中的精辟分析。
的确,疯狂的购买欲源自——我们内心深处的不满足感和不安全感。有首歌唱到“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当我们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内心就会传来一个声音:放下过多的物质欲望,去过一种极简生活,那会让我们获得简单的快乐。
“减法生活”,可让你更自由快乐
我是从45岁开始过上“减法生活”的,如今已十年有余。对于“双十一”,我基本是局外人,一是总觉得没有什么“必须”要买的,另外就是对那些五花八门的优惠规则也搞不懂,而最重要的是——内心崇尚 “极简生活”。
记得胡因梦曾这样描述她的心路历程:“以前打开我的衣橱有几百件衣服,现在几十件甚至十件衣服就够了。当你开始探究这些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人变成物质的奴隶,那是不对的。在这个物化的过程里,我们消耗能量是不可能得来幸福的,因为幸福的源头不在外面,而在于你内在的能量够不够。到最后你就发现只有这件事情是比较有价值的,因为只有在自己的身心灵上面下工夫,我们才可能真的有一个彻底的转化和蜕变。当我们有了真正的转化和蜕变,我们的人际关系才能和谐。因此在我过往的三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外求的人,开始向内探索,我发现这里面的工程浩大,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所谓欲壑难填,说的就是——外在的获得并不能填满你内心的不满足感和不安全感。“拥有过度的物质,并不能让我们幸福。更糟糕的是,它们将使我们远离真正让我们幸福的事物。一旦放弃了那些不重要的事物,我们就能更自由地追求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试着将你所拥有的东西极简化,你将被彻底释放,并找到真正的安全感。”《极简》如是说。
你不需要 “更多”,只需感受“当下”
某天在抖音翻到一个时尚公众号直播,“时尚课堂”的女主播煞有介事地说:“什么是最好的服装搭配?你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你很贵。”那一刻,我无语了。最近一则《甘肃两大学生实习期内烧炭自杀,二人此前曾被催还借贷》的新闻,也令人叹息。
这些蛊惑人心的论调或血淋淋的事实,每每让我联想到《庄子·天运》那段:“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之谓采真(返璞归真)之游。”
试想:苟简、不贷,如今几个人能做到?“花明天的钱、享今天的福”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及生活常态。我们看似选择越来越多,实则自由越来越少。正如蒋勋所说:“最终你只能选择,选择你要什么,不要什么。譬如说手机,它可以让人随时找到你,传讯息给你,可是相对的,你的生活也会越来越不自由,有更多的牵挂,更多的干扰,一个专属于自己反省、读书、沉思、安静下来的时间空间越来越少。”
其实,人生的精彩与否——不在于你“拥有多少物品”,而在于你如何“物尽其用”以及“拥有多少心旷神怡的时间”。极简主义的精髓就是“生活中真正的美好并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情感关系、经验以及有意义的工作。我的空间很小,生活却很大。拥有的更少,得到的却更多”。
的确,我们不需要去刻意“变得幸福”,而是需要去经常“感受幸福”。(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