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普通的共享单车而言,共享电单车骑行起来更便捷、更省时。尽管收费较高一点,但大多数人仍愿意骑共享电单车,尤其是那些急着出门办事或者上班赶时间的人。按照交警部门的要求,骑电动车需要戴安全头盔,那么骑共享电单车是否也要戴头盔?如果必须戴头盔的话,共享电单车上是否该配备头盔呢?

未给共享电单车配安全头盔,两家运营商再次被约谈

在郑州新密市,共享电单车自2018年在街头出现以来,很快被当地群众接受,目前已成为许多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由于骑乘者不戴头盔,导致交通安全事故屡屡发生。为整治共享电单车骑乘人员不戴安全头盔的交通违法行为,2021年12月1日,新密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召集了当地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运营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交通安全约谈,希望能解决共享电单车上的头盔配备问题。12月24日,针对电动车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的情况,新密交警大队联合当地城管、卫健部门,再次约谈青桔和哈罗两家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负责人,督促他们尽快为投放在市场上的共享电单车配齐安全头盔。

2021年12月24日上午,新密交警联合城管、卫健部门在市改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办公室召开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一盔一带”整治工作会议。会上,交警部门的负责人首先通报了当前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骑行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逆向行驶、违法载人等突出问题,接着对青桔和哈罗两家运营企业负责人进行现场交通安全培训,督促两家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运营企业尽快落实交警部门之前下发的交通安全隐患整改要求。两家运营企业负责人表示正在和上级公司汇报沟通头盔安装事宜,将尽快把安全头盔配备到位,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昨天上午,大河报记者在新密市区的嵩山大道上,看到不少共享电单车停放在路边划定的停车区域内,但车上未见配备安全头盔。在青屏大街上,24岁的张女士正在用手机扫码一辆共享电单车,开锁后,她看了一下电量显示,没戴头盔便骑着离开。张女士告诉记者,她要去看望年迈的姥姥。姥姥家距离她的住处有6公里左右,坐公交车需要走5分钟才能到公交站,到了公交站还要等车,下了车还要再走几分钟,比较麻烦。

“公交车上人多,耗时又长,打的又比较贵,算来算去,还是骑共享电单车更实惠。”张女士说,乘公交车到她姥姥家需要半小时左右,骑电单车最多15分钟就到了,两者的花费虽然一样,可坐公交车的话,给姥姥带的礼物需要一直用手提着,路上比较辛苦,如果骑电单车,礼物可以放在车篓里,直接带到姥姥家去。

据了解,新密市区投放的共享电单车,起步价为15分钟2元钱,之后是每超过10分钟加1元钱。按照时速25公里来计算,15分钟内可以行驶6.25公里。说起佩戴头盔,张女士认为共享电单车上应该配备。她说,一般人出门,很少会手里提个头盔出来。运营商在街上投放共享电单车,首先要考虑为骑行者提供方便和安全,既然要求骑电动车必须戴头盔,提供电单车的同时就应该配备头盔。

公安部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要求骑电动车必须戴头盔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和汽车驾乘人员安全防护水平,有效减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数,2020年4月21日公安部交管局下发通知,自2020年6月1日起,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严查骑摩托车不戴头盔、骑电动车不戴头盔、开车不系安全带。

人们常说,驾驶汽车是“铁包肉”,驾驶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是“肉包铁”,话虽糙但理不糙。驾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不戴安全头盔,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开玩笑,也是对他人安全的不负责。据新密交警介绍,他们在日常的检查中,发现不少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驾乘人员缺乏交通安全意识,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有的驾乘人员不戴头盔被交警拦下劝阻时,还与交警大吵大闹。

一周前,新密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五号警亭的执勤交警在长乐路与嵩山大道交叉口查纠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一名中年女子驾驶电动车没有佩戴安全头盔,在对女子进行纠违、教育过程中,该女子拒不配合执法,推搡执勤民警,说“不想戴头盔”,认为交警“多管闲事”。

在公安部交管局推出的“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中,其中的“一盔”就是指安全头盔,要求驾乘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者佩戴安全头盔。该守护行动旨在增强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汽车驾乘人员使用安全带的意识,使骑乘人员和驾乘人员自觉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

交警说,关键时刻头盔和安全带能救驾乘者的性命。据交管部门统计,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小汽车是导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车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死亡事故中,约80%为颅脑损伤致死。汽车交通事故中,因为不系安全带被甩出车外造成伤亡的事故比比皆是。有关研究表明,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规范使用安全带能够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至70%。

骑乘时速较低的电动车是否不用佩戴安全头盔?

对于电动自行车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这个问题已成了人们争论的老话题。不少人认为电动自行车是自行车,应当划为非机动车,上路行驶时可以不戴安全头盔。根据我国新国标实施之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非机动车是指人力驱动或者是畜力驱动的车型。除此之外,还规定了时速20km/h以下,且车重不大于40kg为非机动车。时速在20-50km之间,且车重大于40kg以上的为电动摩托车,时速大于50km的属于摩托车。

新国标政策实施之后,电动车被划分为两类:一种是非机动车,而另一种是机动车。新国标电动车限速25km,也就是说时速在25km以下的车型为非机动车。而时速超过25km的车型就属于电动摩托车或者是摩托车,驾驶这种车型的话,按照新国标规定,驾驶者必须遵守机动车交通规则,并且还要考取相关的驾驶证。

在公安部交管局推出的“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中,并未说时速在25km以下的电动车驾乘时可以不戴安全头盔,而是要求驾乘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者都要佩戴安全头盔。

郑州出台非机动车管理办法,骑乘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要受处罚

为加强非机动车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郑州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郑州市政府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郑州市非机动车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21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

该《办法》中所说的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该《办法》规定,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和乘坐人员不戴安全头盔的,将处以警告或者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运营商正在积极筹备头盔

负责新密市场共享电单车投放运营的青桔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公司的负责人申海博告诉大河报记者,截至目前,该公司在全国许多城市都投放了青桔共享电单车,其中不少地区已经给电单车上配备了安全头盔。

据介绍,该公司目前在新密市场投放了1000多辆共享电单车。第一次因未配备头盔被新密交警部门约谈后,他就向公司总部汇报了此事,总部对此也十分重视,愿意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给每一辆投放在市场上的共享电单车配备安全头盔,以消除共享电单车给市民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

“给共享电单车上配头盔,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设计和定制需要一定的时间。”申海博告诉记者,共享电单车在室外停放,经常遭风吹雨淋日晒,容易污损。普通的安全头盔放在车篓里,不仅容易积尘,遇到雨天,头盔里还会积水,不利于佩戴。申海博说,他们准备订制一批透气性强、不会积水、安全性能高又容易清洁打理的专用头盔。目前已经向定制厂家下了订单,计划在1月3日到货。等头盔一到,他们会及时配备到每辆电单车上。

骑车者愿意佩戴“共享头盔”吗

昨天,记者在新密采访时发现,在城区道路上,骑共享电单车的人很少戴头盔,有的人骑着电动车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间来回穿梭,甚至逆行和横穿马路,十分危险。在路上执勤的民警见状,当场对这些违规的骑行者进行了警告处罚。

当记者问及对共享电单车配备头盔的看法时,不少受访者表示支持,愿意佩戴,但有一部分人担心“共享头盔”的卫生安全难以保证,说即使配了头盔也不想戴。

市民周女士说,一个头盔被许多人戴来戴去,而这些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相互间又不了解,一旦其中有一个人患有传染病,后面再戴的人难免会被传染。此外,头盔一直暴露在室外,风吹雨淋,时间一长会脏污不堪,戴在头上心里面会不舒服。

对于市民的这些担心,申海博表示可以理解。他说,为了让市民放心佩戴头盔,他们会给共享电单车上配一些透气性强、安全性能较高且容易清洁打理的头盔。配上头盔后,公司会安排工作人员每天定时对头盔和车辆进行清洁消毒。“我们每个维护人员都分有专门负责的区域,公司会给每个人配备消毒液和清洁工具,每当有客户使用完将共享电单车停放到指定区域后,维护人员会进行消毒清洁,确保车辆的卫生安全。”

配上新头盔丢失咋办?

据申海博介绍,2021年12月初,青桔公司为洛阳市场上投放的共享电单车配了一批安全头盔。然而,不到半个月,头盔就丢了300多个,其中大多是被人顺手拿走的。

记者上网查询,发现共享电单车上丢头盔的现象,在国内其他城市也比较常见,去年11月,在江苏省扬州市,为方便市民出行,商家给共享电单车配备了头盔。但短短几天时间,该市就丢失了近1000个头盔。去年3月,湖南长沙3人因贪图小利,不愿自己出钱购买安全头盔,便盗窃共享电动自行车头盔供自己日常骑电动车时佩戴,后被警方抓获行政拘留。

如何才能守住共享电动车的安全头盔,守护用户的出行安全呢?申海博说,头盔一旦丢失损坏,如果找不到当事人,只能由商家承担损失。当下的解决方法除了号召使用者文明使用外,企业也会采取一些防止头盔丢失的措施,比如加大巡查力度,在头盔上做明显的公司图标,或用铁链和绳子把头盔连接在车上等。(记者李岚)

关键词: 共享电单车 配备头盔 共享头盔 安全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