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纳药厂”)将于12月15日上会,接受科创板上市委的审议。

此次申请上市,华纳药厂拟募集资金13.82亿元,用于年产1000吨高端原料药物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及二期续建)、年产30亿袋颗粒剂智能化车间建设项目、中药制剂及配套质量检测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药物研发项目的建设之中。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公司近年来收入增长的同时销售费用也在飞速上升,且还涉及到了两起专利诉讼之中。

销售费大涨

据介绍,成立于2001年的华纳药厂主要从事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分布于消化、呼吸、抗感染等领域。

不过,华纳药厂目前的产品主要还是以仿制药为主。

按照2020年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注册分类原则统计,2017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公司来自仿制药(制剂及原料药)收入分别为2.48亿元、3.97亿元、5.81亿元、2.95亿元,占各期总收入比例分别为66.43%、67.08%、70.69%、76.44%;改良型新药收入在公司各期总收入分别占比29.17%、25.92%、20.27%、15.01%,相比仿制药而言则占比较低。

据悉,改良型新药是指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将进行改进,有一定的临床基础,大部分产品不需要进行完整临床实验。一位医药行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随着国内仿制药价格竞争激烈,对于一些生产仿制药的企业来说,改良型新药可以提供更好的选择。

上会稿显示,2017年到2019年,华纳药厂的营业收入由3.75亿元增长至8.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8.32%;相比于收入的快速增长,公司近三年的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9.33%,低于收入的增速。

那么,是哪些因素拖了净利润的“后腿”?

记者翻阅财报后发现,公司近年来的销售费用上涨迅速,由2017年的1.14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3.72亿元,增长率为227.31%;同期的销售费用率也从从30.29%上升到42.85%。

在销售费用的明细中,市场推广费占比超过95%,而进一步细看,学术推广费占了“大头”,这部分主要是从各类会议及调研咨询中产生的费用(主要为了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具体支出包括会议场地费、宣传材料费、差旅费、酒店住宿、劳务费、餐费、会议用品等杂费)。

业内人士认为,药企销售费用的增长与“两票制”的实施不无关系。

据悉,“两票制”政策实施以来,药企的产品销售不再经代理经销商进入终端服务机构,而是直接销售给配送经销商并由其直接销售,产品在相应终端机构的市场与学术推广等工作转由制剂生产企业通过外包服务等自行承担。

涉专利诉讼

在投入的研发上,近三年来,公司投入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519.62万元、2561.53万元、4542.64万元、3252.41万元。

需要指出的是,研发费用中委外费用占比较高。报告期内,委外研发费用在总研发费用中占比33.80%、41.93%、50.58%、43.31%。

对此,华纳药厂表示,公司在药品的研发过程中,按行业惯例将临床研究委托CRO机构联合大型医院共同完成。未来,随着多个仿制药项目、一致性评价项目等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加上药理、毒理和部分药学工作的外包研究,委外研究费用比例还有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记者还发现,华纳药厂存在正在进行中的专利诉讼。

据披露,2019年8月,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圣和药业”)提起诉讼,认为华纳药厂及大连中信销售的产品侵犯了其两项与左旋奥硝唑相关的专利;2020年5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作出判决,要求华纳药厂及大连中信立即停止对圣和药业相关专利的侵害,并共同赔偿圣和药业经济损失共计60万元及合理费用共计20万元。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华纳药厂因不服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作出的判决,已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目前的进展为已经立案。

根据公开资料,左奥硝唑系华纳药厂2类改良型新药(唯一在售的原1.3类新药),自2019开始产生收入,当年贡献了63.15万元的收入,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0.08%,占比较小。但华纳药厂表示,左奥硝唑上市时间短且产品处于推广初期,其作为抗感染产品线的补充,未来可能成为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

此外,华纳药厂还指出,诉讼对左奥硝唑产品的销售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如专利诉讼出现败诉则可能导致其无法继续销售,进而将使得公司在短期内损失一个主要产品的发展机会,对未来盈利能力提升也或产生负面影响。

那么,若上述专利诉讼最终败诉,公司将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来降低其影响?带着问题,记者向华纳药厂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关键词: 专利诉讼 销售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