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中国气象局举行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宋善允主持发布会,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张雪芬回答了记者提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核心阅读

2022年12月,我国气候总体呈冷干特征。12月全国平均气温-4.2℃,较常年同期偏低1.2℃,为2013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全国平均降水量7.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6.9%。月内,全国有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最低气温突破或持平12月极小值。
2022年全国平均气温10.5℃,为1961年以来仅次于2021年的历史次高,甘肃、湖北、四川和新疆4个省(区)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高;全国降水总体偏少;夏秋季高温创历史之最,全国平均高温日数(16.4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

预计1月下旬,上海、江苏大部、浙江北部、安徽北部、山东南部、河南东部、西藏中东部、青海西南部、新疆北部局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略偏多;四川西部、云南大部、西藏大部、青海大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预计1月下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过程主要有1次。

防范阶段性低温天气对能源保供的不利影响;防范低温雨雪天气对农业及交通的影响;防范气象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防范寒冷天气对公众健康和出行的影响。

2022年12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及主要气候事件

一是西南地区气象干旱呈总体缓解态势。12月初至12月26日,重庆东南部、贵州北部和东南部、湖南西部、广西北部、云南东部等地有特旱。12月27至29日,西南、华中南部以及华南北部等地出现5至25毫米降水量,有效缓解了旱情。12月31日,西南地区中部和东部等地仍有中旱和重旱,其他地区气象干旱基本解除。

二是4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12月,有4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分别是12月11至12日、17至19日、22至23日、26至27日,次数接近常年同期(3.9次)。其中,17至19日的冷空气过程为强冷空气过程,造成全国大范围强降温,其中华东大部分地区出现6℃以上降温,局地降温超过8℃。

三是沙尘天气影响我国北方地区。12月11至13日,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大部、甘肃西部和北部、青海西北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辽宁等地出现扬沙或浮尘。其中,内蒙古中西部出现沙尘暴,局地强沙尘暴。北京12月12日出现6、7级阵风,局地达8级以上。北京PM10浓度明显上升,能见度下降,大部分地区最低能见度1到4公里。

四是全国降雪日数接近常年同期。12月,受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天气。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北部和东部、新疆北部等地降雪日数有5至10天,部分地区10天以上。新疆大部、西藏北部和东部、内蒙古东北部以及西北西南部、东北中部等地降雪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少2至6天,局地偏少6天以上;新疆北部、内蒙古中部、东北西北部等地偏多2至4天,局部地区超过4天。

2022年12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1.87万条,同比降低4.5%。沙尘预警信息较2021年增加245条,低温预警同比增加440%,大雾、暴雪预警信息同比分别降低42.6%和46.8%。

2022年全国天气气候盘点

全国平均气温历史次高。2022年,全国平均气温10.5℃,较常年偏高约0.6℃,为1961年以来仅次于2021年的历史次高,甘肃、湖北、四川和新疆4个省(区)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高。

全国降水总体偏少。全国平均降水量606.1毫米,较常年偏少5.0%,为2012年以来最少。但空间上分布不均,全国有11个省(区、市)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中,吉林(偏多35%)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辽宁(偏多39%)为第三多;20个省(区、市)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其中,上海、安徽和宁夏偏少二成。

夏秋季高温创历史之最。全国平均高温日数(16.4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浙闽川渝等13省(市)高温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6月13日至8月30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达79天,有361站(占全国总站数14.9%)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此次高温事件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明显,南方夏秋连旱影响重。年内,我国旱情总体偏重,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明显。华东、华中等地出现阶段性春夏连旱,长江中下游及川渝等地7月至11月上半月持续高温少雨,遭遇夏秋连旱。长江流域中旱以上干旱日数7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4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暴雨过程频繁,华南、东北雨涝灾害重,珠江流域和松辽流域现汛情。2022年,全国共出现38次区域暴雨天气过程。春末夏初“龙舟水”强袭,珠江流域出现汛情;6-7月东北地区雨日多、雨量大,松辽流域40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8月中下旬四川、青海等局地短时强降雨引发山洪,致灾重。

登陆台风异常偏少。202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5个台风生成,接近于常年平均(25.1个),其中4个登陆我国,较常年偏少3.1个,与1982、1997和1998 年并列为1949年以来历史最少。首个登陆台风“暹芭”登陆强度强,台风“梅花”先后四次登陆,强度大、影响范围广。

沙尘天气少且晚发。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共出现8次沙尘天气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少2.7次。3月3-5日,出现首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较常年偏晚16天。

强对流天气过程偏少,局地致灾重。年内发生38次区域性强对流过程,少于过去三年平均数,但局地致灾重。据不完全统计,经灾调证实的龙卷风达25次,其中中等强度以上达11次,与常年持平。

寒潮过程明显偏多、影响范围广。全年共发生34次冷空气过程(含寒潮过程11次),冷空气和寒潮过程均较常年偏多,其中寒潮过程偏多6次。对农业、电力、交通等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2023年1月中旬天气预报

预计1月上旬末至中旬,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整体将先升后降,起伏明显。12日前,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显著回升,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3至6℃;之后,随着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增强,中东部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将由前期显著偏高逐渐转为明显偏低,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低1至2℃,其中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北部和东部、华北中北部及江南西部等地偏低3至4℃。

预计1月上旬末至中旬,我国中东部地区降水将比前期明显增加,江淮、江汉、江南大部、华南中东部及四川盆地东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有20至40毫米,江南中部和南部、华南西部及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50至70毫米,华南北部局地超过100毫米;上述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至7成,局地偏多1至2倍;此外,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等地降雨量将较常年同期偏多3至5成。累计降水量一般将有3至8毫米,部分地区10至25毫米。

11至12日,强冷空气开始影响新疆,北疆大部将出现中到大雪,局地暴雪,降温幅度可达6至12℃,局地降温超过14℃。上述地区还将有4至6级偏北风,阵风7至8级。

12至15日,强冷空气继续东移影响我国中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大部、黄淮、江淮北部、江汉北部等地将有小到中雪(雨)或雨夹雪,局地大到暴雪;四川盆地东部、江南、华南等地有小到中雨,局地大到暴雨;此外,中东部大部地区并将出现6至10℃降温,内蒙古、东北地区、江汉、江南等地局地降温超过14℃。

13至15日北方大部及江南等地自北向南还将有4至6级偏北风。13至16日我国东部海区自北向南将先后出现6至8级偏北风。

1月下旬气候趋势预测

降水方面:预计1月下旬,上海、江苏大部、浙江北部、安徽北部、山东南部、河南东部、西藏中东部、青海西南部、新疆北部局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略偏多;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其中,湖南大部、广东北部、广西北部、贵州东部等地偏少2至5成。

气温方面:预计1月下旬,四川西部、云南大部、西藏大部、青海大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四川西部、云南西部、西藏东部、青海东南部等地偏高1~2℃;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低,其中,河北西部、山西大部、内蒙古大部、辽宁西南部、黑龙江大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重庆大部、四川东部部分地区、陕西南部、新疆大部等地气温偏低1至2℃。

冷空气方面:预计1月下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过程主要有1次,出现的时间和强度是:下旬后期(中等)。

气象服务提示及建议

一是防范阶段性低温天气对能源保供的不利影响。1月中旬有一次明显的冷空气过程,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转为偏低。华北西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地区、新疆等地需关注阶段性低温天气对能源供应等方面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建议提前做好防御安排、制定应急保障方案。

二是防范低温雨雪天气对农业及交通的不利影响。11至15日,我国大部地区将有大范围雨雪天气,其中北方大部地区将有小到中雪(雨)或雨夹雪,局地大到暴雪。应加强防范低温雨雪天气对设施农业、畜牧业和交通运输等的不利影响。

三是防范气象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预计1月下旬西南地区西南部及江南西部等地降水偏少、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需关注气象干旱的持续或发展,加强冬小麦、油菜等作物田间管理,并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同时关注气象干旱对能源保供、电力输送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是防范寒冷天气对公众健康和出行带来的不利影响。1月下旬叠加春节假期,公众出行活动增多,因此各地需关注低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和道路交通的影响,公众需根据天气变化适时添衣保暖,预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等疾病,并注意出行安全。

中国气象局宣科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