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赵觉珵】随着中国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外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将迎来迅速地复苏反弹。《环球时报》旗下舆情调查中心(简称“环球舆情”)日前发布《中外在华企业管理者调查报告(2022-2023年度)》,集中展现了18个主要行业大类的405位中外企业中高层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见解和看法。调查显示,2023年对于在华企业而言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环境的低迷、生产成本的上涨等是企业需要克服的主要难题。与此同时,中国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增长前景为企业提供充足信心,受访者中,包括企业总负责人(35人)、高层(90人)在内的百余位中外高管,以及中高层(124人)、中层(156人)都对中国经济最有信心。
【资料图】
今年看好哪些新机遇
《中外在华企业管理者调查报告(2022-2023年度)》是环球舆情首次就这一主题进行调查。此次调查以在线问卷调查方法展开,全过程遵循国际市场调查行业通用标准,共回收有效问卷405份,覆盖农林牧渔业、文化/旅游/体育/娱乐、工业制造、互联网/电子商务/游戏等18个主要行业大类。
同时,环球舆情还对西贝餐饮集团、卡塔尔航空、中旅酒店、未势能源、万达酒店及度假村等企业高层代表开展深度访谈,从定量和定性两个维度呈现调查结果。问卷调查时间为2022年12月12日至2023年1月9日,企业代表深度访谈时间为2023年1月10日-1月29日。
此次调查的开始时间正值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调整。部分受访者对国内经济环境的感知及其预期产生了不同看法。调查显示,2022年,企业营收情况较上一年差的行业主要为文化/旅游/体育/娱乐、餐饮/住宿以及房地产行业。展望2023年,餐饮/住宿、教育/培训、互联网/电子商务/游戏、航空/铁路/运输/物流、文化/旅游/体育/娱乐行业受访者中,认为“本企业2023年机遇多于挑战”的比例均高于50%。
万达酒店及度假村市场营销中心、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王鑫在接受访谈时表示,旅游业的新机遇在于,后疫情时代市场复苏下的新消费需求,比如亲子、露营、周边游产品的打造和延续。同时,疫情在某种程度也加快了旅游业的数字化进程。疫情期间很多文旅企业聚焦数字化转型,后疫情时代将会持续为提前布局的企业赋能。
哪些行业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以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中国经济向好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利好。调查显示,中国经济环境获得的评价最高,认为中国经济环境好(含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受访者占比为43.7%,认为亚洲经济和全球经济环境好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35.3%和19.3%,三成多受访者认为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差(29.1%比较差,5.9%非常差)。
对于未来3年中国、亚洲、全球经济的恢复信心,受访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最高,其次是亚洲经济,最后是全球经济。从行业视角看,78.6%的工业制造行业受访者对中国经济有信心,54.1%的医疗健康行业受访者对亚洲经济有信心,60.0%的汽车行业受访者、54.3%的IT通讯/软件/信息技术行业受访者和48.4%的文化/旅游/体育/娱乐行业受访者对全球经济信心不足。
卡塔尔航空北亚区总经理陈昌耀在接受访谈时表示,随着国内外疫情情况逐步趋于稳定,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连续发布与措施落地,旅游市场出现复苏迹象,航空业也转好。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3年底,中国国内游客出境游或达1.15亿人次,这于旅游业和航空业而言都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西贝餐饮集团董事长贾国龙表示,包括餐饮行业在内受疫情影响的各行业,已行至黎明破晓前,市场将不断回暖,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餐饮行业经历疫情洗牌后韧性变得更足。疫情期间,有的餐饮企业苦练基本功、有的通过融资积累弹药,也有一批新品牌逆势增长实现突破。
在调查中,七成受访者预测2023年中国GDP增速在3%—7%之间,预测均值为4.64%,其中38.3%的受访者认为增速在3%—5%之间,31.6%的受访者认为增速在5%—7%。在调查列举的中东、东盟、印度、美国等重点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未来5年的经济发展前景最被看好,提及率为68.1%,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调查还发现,国内消费需求加快恢复、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被认为是2023年的两大积极趋势。
如何看待“脱钩断链”与“卡脖子”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在2023面临的主要挑战或压力,选择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全球经济的衰退/下滑(50.4%)、疫情的持续冲击(48.1%)、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47.2%)。此外,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线下消费大幅降低、关键技术“卡脖子”的关注率也较高,均不低于四成。有对外投资的中国企业中,48.6%的受访者认为“国内外供应链结构的变化”是主要挑战,该比例高于其他类型企业的受访者。
针对备受关注的全球科技产业链变化趋势,报告也展示了针对性的调查结果:近七成受访者认为,中国科技产业链的“产品制造和量产”环节具有明显优势;半数以上受访者认为中国当前的科技产业链完全或大部分环节能支撑中国科技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卡脖子”问题,超过六成的受访者选择以客观冷静或积极的态度面对。
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产品研发生产的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解超朋博士举例表示,燃料电池技术瓶颈制约产业的发展,国内企业面临着一系列“卡脖子”难题,如催化剂等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但随着技术迭代、材料价格下降、规模化效果显现,国产化替代效应正在加速。
同时,全球经济的走势也为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在调查中,提及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受访者选择率前三的分别为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52.1%)、疫情持续冲击消费/人员流动受阻(49.6%)、国际战争/区域战争(44.4%)。
中国旅游集团酒店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凡东升在接受访谈时说,从全球范围看,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疫情期间造成的逆全球化发展影响仍然存在,叠加地缘政治动荡影响、俄乌冲突及能源上涨等因素,全球高通胀挑战依然严峻,金融体系脆弱性不断积累,潜在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国家可能进入衰退,通胀将预期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高位。
调查发现,不同国际属性的企业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认知有所不同。超半数(55.8%)外企受访者认为“经贸合作的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是主要制约因素。有海外落地业务的中企受访者中,55.2%选择“美国金融调控/货币政策的影响”。有对外投资项目的中企受访者中,选择“国际贸易体系不稳定”和“供应链/产业链不稳定”的比例均超过一半。与此同时,在认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全球蔓延”是全球经济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165位受访者中,八成多认为贸易保护主义会对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其中55.8%认为会形成很大制约,26.7%认为会严重危害全球经济。
关键词: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