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北方多地沙尘来袭。3月25日,中央气象台环境气象室主任张碧辉、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丁婷就此轮沙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沙尘天气进行预测。预计今年春天,我国北方地区沙尘过程次数较近十年同期偏多,沙尘强度总体与近十年持平。预计,3月31日至4月2日,受新一轮冷空气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等地自西向东还将有一次沙尘天气过程。


(资料图片)

上轮沙尘过程为今年以来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广

3月19日至23日,漫天黄沙的景象让人印象深刻。张碧辉表示,从数据方面分析,该轮沙尘过程是今年以来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过程,强度达强沙尘暴级别,影响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此次大风沙尘影响范围广,影响面积超过485万平方公里,是今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沙尘过程。

此次过程强度达到强沙尘暴等级,为2000年以来3月第3强。沙尘影响期间,新疆南部、甘肃中部、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北京、黑龙江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新疆西南部、内蒙古中部和东南部、河北北部、北京、黑龙江西南部局地出现强沙尘暴,最低能见度不足100米—200米。

沙尘原因: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多大风天气

3月本就是沙尘天气高发期。张碧辉解释说,今年3月以来,蒙古国和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多大风天气,加之植被尚未返青,配合裸露的沙源地地表条件,易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

3月中上旬,蒙古国和我国西北沙源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5℃—8℃,基本无降水,地表无积雪覆盖,加之今年蒙古气旋强度偏强和冷空气活动较多,在气旋及其后部冷空气东移过程中,强烈的大风卷起沙尘,通过高空输送,南下东移,在我国东北地区、华北、西北地区以及黄淮、江淮地区沉降形成沙尘暴、扬沙、浮沉等天气。

从大风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在3月19日至23日沙尘过程中,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南部、河北北部、北京西部阵风达9~10级,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兴安盟等地阵风达11~12级;大风为沙源区本地起沙和向下游远距离传输沙尘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今春预计我国北方地区沙尘过程次数较近十年同期偏多

张碧辉表示,预计今年春季(4月至5月),蒙古国南部至内蒙古中西部沙源地降水偏少,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且有蒙古气旋阶段性南下影响,利于形成沙尘天气。预计我国北方地区沙尘过程次数较近十年同期偏多,沙尘强度总体与近十年持平。

3月31日至4月2日,受新一轮冷空气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等地自西向东还将有一次沙尘天气过程。

张碧辉建议,相关部门及公众需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时做好防护,降低沙尘天气对交通、农牧业、人体健康及城市运行的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丁婷介绍,数据显示,现阶段仍处在影响我国沙尘减少的大背景下。当然,沙尘频次还受到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直接影响,因此会呈现出一定的年际变化特征,例如2017年和2022年春季沙尘暴次数均仅有一次。

近年来,我国北方植被大为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总体上有利于我国沙尘次数逐步减少。但蒙古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影响我国沙尘的重要源地,2022年植被生长季蒙古降水较近20年同期偏少,沙源地植被覆盖较差,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此外,今年沙尘天气多发主要和近期大气环流异常有关。今年春季前期气温明显回暖,尤其是三月初出现了一次极为罕见的回温天气,导致前期的冻土层沙土出现快速融化。3月—4月本就是北方大风高发季节。在一定的大风条件下,造成沙源地的沙尘多次输送至我国,这是今年多次出现严重沙尘天气最直接的原因。

当前,相关部门持续在防沙治沙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专家也建议加大科技攻关和部门合作,加强对沙尘起源、沙尘输送动力等机理研究和沙尘天气数值模式预报技术的研究,提升预报预警服务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沙源地生态治理、沙尘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评估和沙尘灾害应急处置之间的联动和互动,为防灾减灾和科学精准治沙提供支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