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杨沙沙】“南隆平,北治海”——被认为和“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的“中国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蹲在河北张家口地头,一身朴素的旧衣衫,正在详细描述怎样种好谷子试验田。站在《环球时报》记者面前,这位身量不高、脸色黝黑的科研工作者问道:“家里还吃小米吗?”今年是联合国发起的“国际小米年”,由于国际冲突持续、通货膨胀、气候危机等多重因素叠加,粮食安全正成为各国愈加突出的大事。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赵治海表示,谷子是杂粮之首,不仅能解决中国人的口粮问题,谷草秸秆还是牛羊优质饲草。随着中国民众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也应该列入主粮。在这种情况下,推广中国杂交谷子种植,将解决将来人的吃饭问题。


(资料图片)

这条路走了近40年

出张家口高铁站,驱车15分钟,就到了赵治海所在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的试验田。周围有不少工厂住宅楼,不远处传来学生上课的声音,走近才看到地里画着错落有致的格子,插着各种“张杂谷”标签。小满前后,正值谷子播种时节,赵治海的试验田当天要播种。他告诉记者,画格子是为了科学地播种,通过稀植提高产量。过去,大家都认为谷子必须密植才能高产,但他总结多年科研经验,将传统的2寸株距扩大到一尺半。

谷子也称粟、稷,去壳之后俗称小米,是中国北方人传统的粮食之一。1982年,从河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的赵治海,来到张家口农业科学院从事谷子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工作。当时,全国20个省市、30多个科研单位已经用了近20多年的时间,联合攻关杂交谷子技术,但都失败了。90年代初,全国只剩下赵治海所在的团队还在继续坚持。

和杂交水稻相比,杂交谷子育种之路更为艰难,比杂交水稻的成功晚了近30年。袁隆平于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而中国杂交谷子奠基人崔文生1969年开始主持杂交谷子研究,直到2000年,经崔文生、赵治海两代人近40年的接力研究,才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品种“张杂谷1号”。之后赵治海团队又经过20余年的努力,成功培育20多个谷子杂交种,创造了亩产811.9公斤的纪录,让谷子从低产作物变成了高产稳产作物。

《环球时报》记者在张家口农科院展览室看到,跟常规谷子相比,“张杂谷”谷穗粗长,根系发达,令人吃惊,根系长达2米多,甚至比植物茎秆还要长,这也是“张杂谷”抗旱节水的原因。赵治海告诉记者,现在“张杂谷”在年降雨400毫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亩产达到400—600公斤,与玉米单产相当,是常规谷子产量的2倍。

从1.49亿亩减少到1500万亩

赵治海是恢复高考之后,第一届农业大学毕业的本科学生。他清楚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米还是北方人的主粮,当时骡马驴等牲畜还是种地主力军,谷子收割后的秸秆是骡马驴的主要饲料。但因为产量低、效益差,这种几乎与中国水稻同时进行杂交育种试验的粮食作物,上世纪80年代从国家主粮的位置上滑落下来。

赵治海告诉记者,谷子在中国有8000多年的耕种文化历史,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育种与耕作技术的推广、水利条件的改善和化肥的投入使用,水稻、玉米和小麦等高产量作物种植面积显著增加。而谷子直到2000年之后,攻克了高产难关,产量才提高上来,但其种植面积也从最高时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的1.49亿亩,下降到如今的1500万亩左右。

“现在想要改变老百姓的饮食结构,让人们重新把小米当作主粮是不太可能了!”赵治海告诉记者,现在我国居民年人均杂粮消费不足1公斤,远远低于历史上30公斤的水平。他提出“藏粮于畜,肉蛋奶也是主粮”的观点,因为饲料饲草严重不足,我国人均肉蛋奶只有发达国家的1/6。而谷子具有很强的耐旱性和抗逆性,在降雨量不足400毫米的干旱半干旱区域,谷草秸秆和种植的青谷草,都是牛羊的优质饲草。

赵治海形容“肉蛋奶也是主粮”的提法,相当于“曲线救国”,开发了谷子新的消费途径,解决了中国将来的吃饭问题。他表示,谷草、尤其是青谷草,是我国的重要饲草资源,“把‘张杂谷’作为牛羊饲草进行种植,相当于把粮食储存在了牛羊的嘴边”。他认为,通过将谷子转化为肉蛋奶,减少主食的消耗,也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

“会成为全世界的宝贝”

以赵治海为原型的电影《谷魂》,提到一个细节,非洲国家希望引进杂交谷子。有人形容“张杂谷是赵老师的宝贝,未来会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宝贝”。现实生活中,“张杂谷”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等10个国家试种成功。200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到张家口考察时表示,“张杂谷”具有高产、节水、耐瘠、耐旱等诸多优点,粮农组织决定在全球推广种植杂交谷子。杂交谷子是中国继杂交水稻之后又一项世界农业科技重大成果,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南隆平,北治海”的说法让赵治海感觉有些惭愧,袁隆平是行业泰山北斗,自己取得的成就跟袁隆平比不值一提。同时,他认为,杂交谷子也是经过两代人多年努力才研发成功,谷子得以大幅增产。中国“杂交谷子之父”并不是他个人的头衔,而是整整两代人的杂交谷子团队。袁隆平和赵治海也有多次交流。赵治海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有袁隆平的奔走呼号,才有今天全球对中国杂交水稻的重视,对于他来说,推广杂交谷子也是自己一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一般育种家育出高产品种,就实现了初衷目标,但赵治海的目标是将谷子恢复主粮地位,这是更高的难度。他要在农业科研领域不断创新,为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摇旗呐喊。

一年当中,赵治海1/3的时间在张家口,1/3的时间在海南,剩下1/3的时间在中国西北、非洲等地找种子、搞推广。赵治海对记者说,他最难过的一天,是收到一封女儿的信和一张火车票,里面写道:爸爸,请于几月几日几点坐火车来参加我的婚礼。赵治海猛然意识到,女儿谈婚论嫁了,而自己竟浑然不知。赵治海对女儿内疚不已,但是“人这辈子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别人不愿意做的,我来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