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中有个宁寿宫花园,位于宁寿宫后区西路,也就是今天“珍宝馆”所在的区域,是乾隆皇帝为自己修建的养老之所,故又称“乾隆花园”。乾隆花园共有四进院落,27座主要建筑,萃赏楼、符望阁、倦勤斋、碧螺亭等著名建筑都在其中。这座美轮美奂的宫廷建筑您知道是怎么建造的吗?


【资料图】

现在通常都是依靠

3D模型软件建模,来立体直观地感受建筑建成后的样子,那么古代修建宫殿、园林之前,又是怎么给皇帝看设计效果呢?据了解,在宫殿建造之初,古代工匠们会制作“烫样”呈给皇帝审阅,皇帝依据“烫样”做出修改意见。近日,故宫就发布了失传已久的烫样制作技艺,成功复原乾隆花园烫样。

烫样残片缘何成为复原关键?

烫样,是清代工匠用来表达建筑、内檐装修、家具等设计方案的纸质模型,因为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小烙铁对某些部位进行反复熨烫使其成型而得名。直观感觉,类似我们现在在售楼处看到的沙盘模型。著名的宫廷建筑设计世家“样式雷”,为各类营造工程制作过许多烫样,遗憾的是绝大部分都未能保留下来,烫样制作技艺也近乎失传。据了解,本次故宫成功复原“乾隆花园”烫样,是由于几片烫样残片。烫样残片缘何成为复原关键?

2019年,工作人员在乾隆花园进行现场修复作业时,在第三进院落“萃赏楼”的墙体裱糊层中,意外发现了几片珍贵的烫样残片。研究人员判断,这些残片正是来自乾隆时期制作的萃赏楼烫样。门窗位置、大小、吊顶高度,种种细节,都与实体建筑上的实测数据一一对应。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 赵鹏:我们为什么确定它一定是乾隆时期的呢,因为它是在木板墙和地仗之间发现的,地仗我们能够判断是早期的,再加上上面裱糊的纸张,它的样式是明显的乾隆时期风格,那么我们可以非常笃定判断出来,这些残片是乾隆时期的东西,也是现在我们所知仅有的清中期烫样的一个构件。

根据档案记载,当时内廷造办处的工匠,在乾隆花园的设计阶段,曾制作过不止一套的完整烫样。遗憾的是,这些烫样都没能保存下来。此次发现的“萃赏楼”烫样残片,提供了可与档案印证的宝贵实物证据。让大家燃起了复原整个“乾隆花园”烫样的希望。

烫样制作比例是多少?原材料是什么?

根据发现的萃赏楼烫样残片,工作人员还发现了烫样比例的秘密。对比萃赏楼的实测尺寸,工作人员计算出烫样的制作比例是1:66.67。为啥是这样的比例呢?清代匠人管这叫“一寸五分样”,意思是“以一寸五分的长度代表一丈”。换算成现代通用的长度单位就是,烫样的5厘米,代表实际长度3.33米。制作尺寸这么讲究的烫样,用什么原材料才合适呢?

清代档案记载,制作烫样最主要的原材料,叫做“合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硬纸板。

项目组通过对烫样的科学检测发现,它使用的原材料是竹纸,也就是用竹纤维制作的手工纸。匠人用十几张甚至数十张薄薄的竹纸,一层层刷满浆糊,黏合在一起,晾干后揭下,就能得到一张“合背”。

烫样屋顶如何“凹造型”?

烫样的房屋顶部并不是平面的,而是能够呈现出屋顶瓦面凹凸的线条,烫样的屋顶是如何凹造型的呢?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 清代样式房烫样制作技艺复原研究项目组刘梦雨:用线香,就是平时寺庙里面上香用的那种香,把香泡水之后,就会变软,变软了之后就能弯成这种形状,然后把香再沾在这个糊面上,再用一张面纸把它打湿了之后,再覆盖在这个香上,把它熨平了,然后在面纸上就可以再上色,上完色之后,这个线香就是看不到的。

烫样、烫样,这里面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就是熨烫,从而达到每一处细节都服帖、平整、无褶皱。就拿着屋顶来说,瓦面造型如此细小精巧,这一定少不了专业的工具。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 清代样式房烫样制作技艺复原研究项目组刘梦雨:这个里面有发热丝,前面这个头弯成任何形状都可以。我们把那个香贴好,然后面纸覆盖上之后,就拿这个头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然后一点一点地压下去,这个过程其实跟熨衣服很像,就是先把熨斗加热以后,一按那个褶就没了。

古代工匠如何制作烫样中空假山?

存世的园林烫样里,假山的规模都不大,用小块树皮堆叠就能表示。但乾隆花园的几座假山,不仅体量巨大,还有中空的山洞可以通行。用树皮难以堆出这么复杂的形态,即使堆出来,也不美观。而从文献记载来看,清代的工匠是有能力制作出形态逼真的假山的。但却并未记录具体做法。那么用清中期的材料和技术,如何才能制作一座中空的假山呢?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 清代样式房烫样制作技艺复原研究项目组刘梦雨:我当时翻档案的时候,就发现档案里面会提到就是当时内务府造办处有一种匠作叫做纸山匠,当时是负责给这个鳌山灯上面,做假山的布景的。鳌山灯也是一种类似于大型的灯彩装置,它里面也是会有亭台楼阁、山水人物,那这个里面的山,它是用纸做的,我就想到,他们当时一定是有一种技术,是能够用纸比较惟妙惟肖的模仿出来这个假山的形态。鳌山灯是一个特别精致的东西,不可能说拿树皮随便堆一下,所以他们一定是有能力用纸模拟出一个比较逼真的假山形态。

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试验,项目组研发出一套用碎纸和浆糊塑造假山的工艺。制成的假山不仅能塑造出山体中空的形态,重量还很轻,可以做出任意复杂形态,且制作相当便捷,成本低,还可以反复修改。最重要的是,以纸张为主要材料,保证了质感的协调。

方寸之间如何让细节“淋漓尽致”展现?

烫样的特别之处在于,不仅反映建筑的外观,也能详尽表达建筑的室内布置。那么如何才能在方寸之间,将建筑细节展示得淋漓尽致呢?

符望阁的玻璃窗,又称玻璃眼,烫样中是用打磨到极薄的云母片来代替,厚度还不到0.5毫米。与符望阁遥相呼应的“碧螺亭”,体量不大,但工艺极为复杂,从宝顶到台明处处模拟梅花。还有第一进院落中“褉赏亭”内逼真的“流杯渠”,以及窗框、栏板上竹子的浮雕,都是比照实物,惟妙惟肖地还原在烫样中。

让烫样更“养眼” 如何找到长宽最佳比例

从建筑到烫样,是一个重新设计的过程,需要确定详略取舍,决定构造做法。比如,烫样并不是像建筑模型一样被等比例缩小,而是在垂直方向上,都需要有不同程度的拉高。那如何找到烫样拉高的最佳比例呢?

符望阁的屋顶属于攒尖顶,就被拉高到等比例尺寸的1.4倍,而比较常见的歇山顶需要被拉高等比例尺寸的1.3倍,其他如地基、墙身被拉高的比例也各有不同。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 清代样式房烫样制作技艺复原研究项目组刘梦雨:最后在看烫样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视线是俯视的方向。现在看到的屋顶,它实际不是按照实际尺寸画的,比实际尺寸要拉高。如果真的按照那个实际尺寸去做,会觉得这个屋顶特别扁,特别塌,这个应该都是工匠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但是墙身的拉伸尺寸和屋顶的拉伸尺寸又不一样。

记者:那这个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 清代样式房烫样制作技艺复原研究项目组刘梦雨:其实我们也没有直接的数据去参考,所以前期的方法就是笨办法,就是按照1.1倍拉伸,1.2倍拉伸,1.3倍拉伸,一直拉到1.8倍,全部放在这里,然后去跟烫样的照片去比较,看哪个看起来感觉就对,当时做了好多好多模型,一点点尝试出来的,

(总台央视记者 田云华 闫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