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全年,银行系统计划处置不良资产3.4万亿元左右,目前上半年已处置1.1万亿元,仅占全年的三分之一左右,由此足见下半年不良资产处置的压力。 ]

“最近和一些银行接触,大家都聊到今年不良处置的压力很大。”一位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业务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道,“尤其是部分中小行,面临着转让亏不起、处置不得力的难题,有的农商行甚至一年的利润可能都不够弥补不良处置的损失。”

对于银行而言,加大不良处置是下半年的重任,银行正通过增加不良计提、提高不良核销力度、提前补充资本等方式备足抵御风险的“弹药”。根据监管要求,今年全年,银行系统计划处置不良资产3.4万亿元左右,目前上半年已处置1.1万亿元,仅占全年的三分之一左右,由此足见下半年不良资产处置的压力。

而在不良资产处置加速推进过程中,还需注意的是,银行违规现象频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银保监系统已发布近70张关于银行违规处理不良资产的罚单,涉及20余家金融机构,其中多数为农商行。

下半年不良处置压力大

疫情的到来,使得银行业资产质量面临着较大考验,而这一考验有可能持续到明年。在此背景下,银行业正在加大不良贷款处理的力度。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8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对于不良贷款上升,银行业持续加大了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今年全年预计银行业要处置3.4万亿元,去年是2.3万亿元。另外,“明年的处置力度会更大,因为更多的贷款延期,明年才暴露出来。”

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1万亿元,同比多处置1689亿元;按照预期信贷损失的原则要求,计提减值准备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4%。

一位国有大行交易银行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通常而言,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处理包含几大途径,一是进行清收和化解;二是出售或者债权转让,如转让给地方AMC等;三是对不良资产进行核销;再者还有发行不良资产ABS(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债转股等。其中,核销和转让是目前银行处置的主要方式。

这在数据上也有印证,据央行公布的上半年社融数据,今年1月至6月,贷款核销规模合计约4460亿元,同比上升6.1%,其中二季度贷款核销合计2917亿元,同比上升13.83%。另外,多家银行在此前发布的半年报中也明确提及上半年加大了不良贷款核销和转让力度。

除了核销和转让外,银行同时在加快发行不良资产ABS。Wind资讯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银行业共发行了15只不良贷款ABS项目,发行金额达62.05亿元,发行机构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从发行数量、发行规模来看,此均为2016年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以来的同期最高。

尽管如此,仍不可忽视的是,疫情带来的冲击还未缓解。“未来,不管是大行还是中小行,不良还可能加速暴露。”前述交易银行部相关负责人说道,“因此对于银行来说,要提早谋划、未雨绸缪,在建立严格资产分类的基础上,加大坏账核销、拨备计提、补充资本等。整体而言,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相对可控。”

按照监管提出的全年处置3.4万亿元的目标计算,上半年已处置1.1万亿元,仅占全年的32.4%(去年同期占全年的40.5%),那么下半年将处置2.3万亿元,是去年全年的处置规模水平,同比多处置接近1万亿元的规模。

这意味着,下半年银行面临的不良资产处置压力仍在加大,银行核销、清收、转让等处置力度均要有明显提升。华西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刘志平分析,下半年预计银行核销不良9300亿元,同比多核销约3000亿元;另若按照下半年同比多处置接近1万亿元的规模计算,下半年其他不良处置手段将合计多处置7000亿元的规模。

刘志平还称,这将使得银行整体信用成本进一步提升,不过在不良压力边际缓和下,提升幅度相对有限。受此影响,预计2020年银行净利润增速或将进一步下滑;此外,下半年在处置力度加强背景下,银行资产质量有望改善,伴随经济的逐步修复,不良拐点或将提前显现,预计最早三季度可以看到不良率的企稳。

中小行频现违规处置不良

在银行加大不良资产处置的同时,值得一提的是,银行违规现象频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银保监系统已发布了近70张关于银行违规处理不良资产的罚单,涉及26家金融机构,其中,中小行占比超八成。

从中小行违规方式上来看,可谓五花八门,比如贷款资金挪用于认购该行股份及不良资产;通过信托计划回购实现不良资产虚假转让出表;借道银行、企业进行不良资产非真实性转让,实现不良贷款虚假出表等。

前述地方AMC业务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小行成不良资产违规处置的重灾区,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亏损不起”。如对一些农商行来说,不良资产卖断打折力度很大,1个亿的资产能卖到3000万都算不错,相应的,银行将形成巨额亏损。

“有时候一家股份行的分行利润都扛不住,更别说这些地方小行了,甚至有的银行一年的利润不够不良处置的损失,因此只能先放到表外,再慢慢处理。”该人士进一步说道。

也即是银行的利润支持能力决定着该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程度。农商行主要由地方信用社改制而成,受限于法人治理能力和资产运营能力等多重因素,抗风险能力较弱,在面对不良资产时,多数小银行的经营利润覆盖不了亏损,直接影响了其进行资产转让的动力。再加上这些银行在资产处置方面的专业性差,人才匮乏,资产质量相对大行来说较差,因此处置效果并不理想。

而对于地方AMC来说,前述地方AMC业务负责人称,农商行不良资产的性价比相对较差,因此资产包的转让或出售较难。“通常而言,农商行资产情况比较复杂,牵涉了太多地方政府和地方担保公司,涉及到处置时,地方保护主义更强,难度更大。”

目前,业内的共识是,相比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中小行面临着更大的不良资产处置压力。某民营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方面,中小行风控能力相对偏弱,资产出现风险的概率较大;另一方面,中小行区域性特点明显,区域性风险具有传染性,集中爆发对其影响较大;再者,中小行的整体客户质量相对较差,风险暴露偏多。

不过,中小行也在积极求变,拓展处置渠道,如广东四会农商行、山西泽州农商行、山东诸城农商银行等部分中小银行推出了“搭售”不良资产的定增方案,即在定向发行股份的同时,要求认购股份的投资人购买不良资产,利于银行在短期内消减不良压力。

此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日前发文称,讨论不良资产的处置,不应再继续局限于银行业,而应将不良资产行业的概念,从传统狭义的银行不良资产(表内违约资产),扩展到更为广义的特殊资产范畴。需要完善特殊资产行业相关的制度,在符合国家总体金融政策、审慎把控风险的前提下,从融资、投资到退出环节为特殊资产管理行业提供制度支持和保障。(作者: 段思宇)

关键词: 中小行不良资产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