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方便食品行业迎来了新风口,逆势增长。

第二十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5月,我国方便食品消费增长1.5倍,其中2月增幅达21.3倍。

快消食品专家路胜贞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方便食品的增长来源于食品企业在产品品类、形态、包装、概念上的不断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更多的消费需求。从全球方便食品需求看,国内的方便面市场与全球的方便食品需求呈现同步的现象,这说明方便食品的增长受到疫情拉升的作用非常明显,看待这个增长应该保持客观的态度。”

除了传统的方便食品,细分领域也在不断扩容,比如螺狮粉、自热火锅等成为新兴品类的代表。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品类的标准规范还并不完善,良莠混杂下产品的安全标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从整个行业来看,一直以来,方便食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都是不健康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布局重点受到业内人士广泛关注。

全面开花

第二十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李堂兵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方便食品制造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371.5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利润总额87.5亿元,同比增长12.8%。

据了解,2020上半年,康师傅获得的329.3亿元的整体收入中,方便面贡献了149.1亿元,同比增长29.16%;统一旗下包括方便面业务的食品板块上半年收入52.1亿元,同比增长22%。

记者注意到,方便食品细分领域也呈现良好态势,如自热食品、螺蛳粉等,已经成为当代消费者新宠。资本层面对方便食品尤为热情,2020年2月及6月,白家食品分别获得了1.1亿元A轮融资及过亿元B轮融资,同创伟业、前海股权投资基金、彬复资本、高瓴资本、茅台建信等接连下注;2020年5月,自热火锅品牌莫小仙、自嗨锅及速食品牌“食族人”也纷纷完成融资。

另外,螺蛳粉凭借其超高的话题度成为方便食品行业中的“明星”。2月10日,李佳琦淘宝直播间仅仅花了2分钟就把26000箱螺蛳粉秒杀完毕,而拥有超高流量的李子柒淘宝店螺蛳粉日均销量达4万单,供不应求,预售的产品付款后要等15天后才能发货。

究其原因,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目前方便食品处于新一轮腾飞的节点,疫情是方便食品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疫情过后方便食品并没有降温,这说明消费端是不缺消费人群的,关键是产业端能否不断地迭代更新,去匹配和满足消费端的核心需求。”

除了疫情的特殊性,记者注意到方便食品的价格优势明显,与传统餐饮拉开了差距。比如市面上的螺蛳粉价格在12元左右,而外卖或堂食一份螺蛳粉的价格在25元左右;自热食品的价格大概在30元左右,相比动辄上百元的火锅来讲,价格上的优势就更加突出了。

除此之外,螺状元京津区域负责人李先生认为:“新一代消费者工作压力普遍偏大,对外卖有了疲劳,而对速食品有了更多的需求。在外卖和方便面面前,方便食品填补了懒人经济的价格空白市场。”

创新、技术、安全成行业命门

国信证券研报预测,2019年国内方便食品行业规模为4500亿元,若按照年均复合增速6%计算,预计2025年可达到63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方便食品快速发展的同时,其行业痛点也不容忽视。“目前整个方便食品行业处于两头尖、中间空的产业格局,像康师傅、统一、白象这些企业都做的比较好,一些中小型网红类企业也做的风生水起,但从整个行业来看还是欠缺均衡。”朱丹蓬表示。

创新是食品行业品牌延续的生命力,但目前方便食品行业仍处于粗放式运营阶段。“方便食品发展的难点在于创新不足。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营销费用不够,不愿意承担创新成本、市场开拓成本,都希望等其他同行企业的创新品类,实行拿来主义。”莱维特管理咨询公司的食品饮料营销专家陈玮认为。

而方便食品行业在技术层面仍需继续攻克。浙江吾鲜生食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马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方便食品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难度,像FD冻干技术,前几年成本过高难以应用,现在成本降低,应用相对广泛。比如说我们现在想做一些常温的无添加的海鲜方便食品,还在继续攻克技术上的难题。”

“方便食品原辅料的前端处理技术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传统辐照杀菌技术无法满足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要求。新型方便食品如调味面制品、自加热食品等,对原辅料的安全清洁、杀菌保鲜、品质保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先生进一步补充道。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大品牌都在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今年4月份,今麦郎投资10.2亿元深入研发非油炸方便面技术;四川濠吉集团攻克了杂粮及薯类不含面筋而导致的生产技术瓶颈,解决了断条、口感、成型方面的技术难题。

而螺蛳粉、自热食品等网红食品的出现,将行业标准和规范进程进一步加快。尤其是自热食品作为新生事物,还处在野蛮生长阶段,缺乏标准来约束,安全问题更不容忽视。早在2019年11月份,重庆一辆满载自热火锅的货车在运输途中突然着火,引起大众对于网红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除此之外,今年李子柒品牌食品也爆出了健康的问题。有网友表示,吃了李子柒的食品工厂生产的螺蛳粉后一直拉肚子,里面的食物都已发霉发潮。虽然事后李子柒第一时间在网上给网友道了歉,并进行了赔偿,表示自己会加强食品的质量管理,但网红食品安全仍要引起重视。

李先生表示,“对于拥有众多代工工厂的网红食品企业来说,安全是第一道门槛。需要加大对代工工厂生产模式、安全水平的把控、责罚,建立统一的生产审核标准,及时更新生产工艺和设备,代工工厂要跟上电商企业的品牌宣传节奏,以规避安全风险。”

诸多快餐品牌的炸鸡产品降价,将其背后鲜受外界关注的养鸡行业推至闪光灯下。

多位行业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作为猪肉替代品,鸡肉以及养鸡行业在2019年备受追捧。多家上市公司业绩上浮明显,行业产能扩张不断。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消费端疲软,而去年扩张的产能在今年获得释放,让整个行业价格处于低迷状态。近日鸡蛋以及鸡肉价格虽有所上涨,但是上游企业仍在盈亏线浮动。

卓创资讯白羽肉鸡分析师孙亚男表示,我国鸡肉消费渠道有超过三分之一与集团消费有关,后者与经济景气周期相关性较高。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当下价格低迷影响到扩张速度。但肉鸡未来发展趋势是集团化、规模化和一体化,这一扩张态势不会发生改变。

鸡肉价格近三年首降

国家统计局最新披露的8月CPI数据显示,我国鸡肉价格同比下降1.6%,为近三年来首次下降。

包括肯德基、德克士等多家快餐品牌,近期均对旗下鸡肉产品进行促销。9月10日,记者通过网上订餐软件查阅,德克士旗下的超级脆皮鸡腿堡,原价20元,优惠之后仅为7.7元。麦当劳的鸡翅乐鸡双人餐,原价66元,目前仅售39.9元。

消费者在大呼过瘾之余,降价背后缘由让人思考。这或许能从上述品牌的主要鸡肉供应商——圣农发展(002299.SZ)发现端倪。

今年8月,圣农发展家禽饲养加工板块鸡肉销售数量为9.1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2.91%,但销售收入为9.32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11%。不难发现,价格低迷致使圣农发展出货增多但营收不见增长。

放眼全国,这并不是孤例。国家统计局最新披露的8月CPI数据显示,我国鸡肉价格同比下降1.6%,为近三年来首次下降。这一动态传导至上游,显得更加明显。

作为国内最大的父母代肉种鸡笼养企业,民和股份(002234.SZ)今年上半年雏鸡业务收入为5.1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7.11%,去年同期收入为11.08亿元,同比下滑53.49%;鸡肉制品实现营业收入3.17亿元,同比下降16.07%;仙坛股份(002746.SZ)实现营业收入15.33亿元,同比下降1.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9亿元,较上年度同期下降30.82%。

更多中小企业已经出现亏损。崔永强是广西玉林市的某三黄鸡养殖企业的董事长。据其透露,该公司在今年1~7月份亏损700多万元。

根据广西玉林市水产畜牧业协会会长庞宏志的调研,在两广地区以及云贵川,处境基本一样。“一方面消费水平没有恢复,另一方面产能在去年扩大明显,供需两端的不平衡导致今年鸡肉价格低迷。受目前的市场行情影响,在两广地区,原本企业制定的产能扩张计划,大概会有一定的收缩。”

显然,消费不振是鸡肉价格下滑的原因之一。孙亚男告诉记者,白羽鸡是我国主要肉鸡消费品种之一,其消费渠道与猪肉有较大差异。2018年的全国市场,集团消费、快餐食用、家庭消费、食品加工占鸡肉消费量的比重分别为34%、29%、20%和15%。

“从鸡肉消费的具体去向看,集团消费的最终消费者包括工厂团膳和学校团膳,学校团膳消费相对比较稳定,而工厂团膳工业属性较强,与经济景气周期相关性高。快餐消费的最终去向主要是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等连锁快餐企业。”孙亚男说。

疫情冲击下,高校食堂关闭,企业分餐等情况对集团消费影响明显。这使得鸡肉在需求端出口收窄。

但是,鸡肉的供给一端已经处于扩张之中。2019年持续上涨的猪价,让很多人寻找替代品,鸡肉成为主要选择之一。众多企业在当年均选择扩产。

仅白羽肉鸡而言,其生产具有很强的周期性。祖代鸡苗或父母代鸡苗经过24周进入产蛋期(25~66周),从祖代鸡引种至商品代肉鸡出栏大约需要14个月。

华创证券研报提到,2019年、2020第一季度,我国父母代雏鸡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7.5%、34.8%,目前我国在产、后备祖代种鸡存栏量均处于2017年以来同期高位,在产、后备父母代存栏均处于2017年以来同期偏高水平。综合来看不难发现,供给端和消费端的错位,使得鸡肉价格出现下滑。

不仅鸡肉价格低迷,鸡蛋市场行情也不容乐观。在8月份,我国鸡蛋价格环比上涨11.3%,涨幅比上月扩大7.3个百分点,但同比价格则下降12.4%。

湖北地区以蛋鸡为主,湖北省家禽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伍志敏告诉记者,今年当地产能增加较多,蛋鸡行情不好。仅就目前这一阶段,鸡蛋的价格基本在盈亏平衡点徘徊,前几个月可能还会亏钱。“市场行情有好有坏,但是养殖场得有能力扛过亏损阶段。”他说。

事实上,上游企业也在积极求变,圣农发展选择延伸产业链条。今年8月份,该公司熟食业务的C端实现8000万元营收,同比增长超117%。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可以通过业务下沉去创造更多附加值的产品,尽可能对冲因价格带来的消极影响。

庞宏志提到,家禽养殖属于第一产业,产能扩张虽属市场行为,但具有一定盲目性,建议整个层面应以市场为导向,精准调控产能。

扩张仍在持续

很多蛋鸡养殖企业原本制定的扩张计划,在市场恢复后仍将继续。

需要注意的是,供需端的失衡正在逐步缓解。在消费端,当下复工基本已经完毕,高校开学在即,集团消费渠道将恢复正常。生产端,祖代种鸡依赖进口的白羽鸡,因海外疫情受到影响,或会对下半年的肉鸡出栏产生影响。

孙亚男告诉记者,美、荷、英、法等地区是我国祖代种鸡的可引种国,但因疫情原因使得企业只能从新西兰进口,且引种成本提高。仅从目前来看,2020年上半年的祖代种鸡更新量低于去年同期。

“单纯从种鸡更新量角度出发,结合白羽肉鸡祖代到商品代繁育周期计算,预计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国内商品白羽肉鸡出栏量或较前期有一定程度缩减。”孙亚男说。

也就是说,供需的此消彼长,鸡肉以及鸡蛋价格将逐渐迎来恢复。庞宏志也向记者提到,预计到9月份市场行情会逐渐好转。

但从长远看,企业的扩张并未停止。伍志敏告诉记者,市场行情不会一直这个状态,很多蛋鸡养殖企业原本制定的扩张计划,在市场恢复后仍将继续。

事实上,不止蛋鸡企业,这一行业上游的大型企业几乎都有很大动作。民和股份日前披露的定增预案显示,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5亿元,投资于年存栏80万套父母代肉种鸡养殖园区项目、年孵化1亿只商品代肉雏鸡孵化厂建设项目、肉制品加工项目及熟食制品加工项目;仙坛股份发布的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修订稿显示,公司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4亿元,用于年产1.2亿羽肉鸡产业生态项目。

下游企业也有所动作。9月1日,双汇发展(000895.SZ)披露公告称,公司非公开发行3.32亿股新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0亿元的申请已获得了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通过。拟募集资金将用于肉鸡产业化产能建设项目等。

“养殖行业尤其是白羽肉鸡,企业未来发展趋势是集团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肉鸡市场需求缩减,各环节的盈利情况较去年落差较大,扩张速度或放缓,但未来发展趋势及方向大概率不会发生变化。”孙亚男说。

数据显示,圣农发展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白羽肉鸡食品企业,其年出栏白羽肉鸡占全国10%左右,行业集中度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关键词: 方便食品全面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