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会和党委(扩大)会,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其中提出,“推动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进程的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将加速入市,短期内入市规模或超过2000亿元。

养老金加速入市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衔接,可以获得更稳定和更高的长期收益,保障养老资金的长期可持续性。目前,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入市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持有股票比例仍然较低,由各省级社保机构改为全国统筹规划的形式,有助于统一管理资金,增加账户的稳定性,因而长期投资规划可以更加合理进行,以获得更高收益。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入市步伐正在加快。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包括了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和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

根据人社部数据显示,在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方面,截至三季度末,已有24个省份启动基金委托投资,合同金额1.1万亿元,到账9757亿元,其中21个省份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工作。在第二支柱企业年金方面,二季度全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为1.98万亿元。

陶金表示,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票比例一般为15%-20%,企业年金则更低,为7%-10%。在政策鼓励的背景下,养老金投资股票的比例或将继续提高,根据上述数据测算,短期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新增入市规模约1700亿元,企业年金新增入市规模约300亿元,还有职业年金等其他类别养老金新增入市约200亿元,总计短期内养老金新增入市规模或超2000亿元。

“加强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有助于盘活养老金存量资金,促进其保值增值。”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下一步监管部门加强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衔接的工作重心在于有效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同时,注重发挥专业化机构投资者作用,确保资金安全,因此需要从保值增值、投资方式,投资比例等方面制定相关规则,避免引发不必要的风险。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加强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在政策方面要制定适合养老投资的金融监管办法,还应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入市。

力挺第三支柱养老金发展

光大证券研报指出,当前,我国养老金体系中,第一支柱占比过高,第二支柱覆盖率低,规模偏小,因此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是未来养老金发展的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包括此次证监会会议在内,年内高层会议至少5次对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发展作出工作部署,其余4次为:

10月21日,2020年金融街论坛会议提出,养老金融改革“两条腿”走路方针:一方面抓现有业务规范,要正本清源,统一养老金融产品标准,清理名不符实的产品;另一方面开展业务创新试点,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

11月6日,银保监会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明确,第三支柱作为个人补充养老保险的制度是利用金融手段增加养老保障供给的有效形式,加快第三支柱改革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增强养老保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陶金表示,当前养老目标基金试点不断扩大,运行平稳,已发行的产品收益都为正,但也发现部分养老目标基金并不受市场欢迎。鉴于良好的发展趋势以及日益扩大的需求,在养老目标基金的发行主体资格、产品类型等方面,都可以在试点基础上合理补充,以解决部分产品不受市场欢迎等问题。此外,由于养老金的安全性质,对发行主体和产品投资策略的宏观、微观上的监管把控必须比其他产品更加严格。

关键词: 养老保险体系 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