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由于疫情、天气、新版药典的实施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国内中药材供需失衡,价格普遍上涨,对种植户、经营户、药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药材迎来涨价

安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交易大厅聚集着3000多个经营摊位,外围固定门店有1600多间,从业药商有2万多人。多位中药材经营户称,自今年年初以来,中药材价格开始出现普遍上涨趋势。

“黄山贡菊原来每公斤160元,现在涨到了200元,玫瑰花也涨了20元。”和中药材花茶类品种打了20多年交道的张太芳说,往年都是几个或十几个品种上涨,今年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占比大概有50%。

相关中药材网站最新数据显示,在其监测的515个中药材品种中,有246个品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占比47.77%。其中紫苏子年涨幅341%,马钱子年涨幅300%,蛤蚧、桑椹、银柴胡等品种年涨幅均超过200%。

作为四大亳药之首,亳州的道地药材亳白芍在经历多年低价后同样迎来了价格的上涨。“去年同样质量的烘干白芍价格为每公斤10元,今年涨到了16元。”梅岩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梅岩说,眼下正是白芍收获的季节,生产出的白芍虽然涨价,但供不应求,不愁销路。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协会会长徐宏伟表示,今年的中药材价格上涨呈现出范围广、涨势快的特点。“往年是几个品种或者某一类,今年是普遍攀升,并且涨得比较快,短时间价格快速拉升,比如连翘产新前每公斤70多元,产新后一个月迅速上涨到110元。”徐宏伟说。

面对价格上涨趋势,经营户随之减少订货量,以降低经营风险。

“随着价格的上涨,销量降低,成本提高,我们的利润也降低了很多,一吨赚不到2000元,往年一个品种拿8吨至10吨货,今年减少到一吨。”张太芳说,大多数经营户处于观望状态,卖多少货,进多少货,对价格上涨有一定的担忧。

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供需失衡

疫情对中药材价格的影响明显。通用方剂“清肺排毒汤”被写入国家诊疗方案、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社会大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也催生了对中药材的需求,促使一些品类的价格上升。如连翘在疫情期间的价格由每公斤50多元涨到了70多元。苍术、白术、板蓝根等也出现不同幅度的价格上涨。

在需求上升的同时,一些进口品种受疫情影响受阻,国内库存减少,价格上涨。“比如马钱子属于管制类品种,以进口为主,受疫情影响,国内库存减少,价格上涨,越南货由年初的每公斤40多元涨至现在的130元。”安徽戴斯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贝蓓表示,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药材的供需。

恶劣天气等原因导致中药材供不应求。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包括河南在内的全国多地大雨导致部分中药材的产地受灾,在地中药材面临减产。“今年异常天气比较多,白芍减产20%,原来一亩地可以产2000公斤的鲜白芍,今年最多1800公斤。”梅岩说,白芍价格也相应上涨。

业内人士表示,一些中药材品种的价格长期低迷,农民种植积极低,种植面积连续几年减少,导致市场库存薄弱,在今年触底反弹,价格上涨。

此外,新版药典对中药材质量要求提高。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于2020年12月30日起开始实施,有些品种新的标准有所改变,原来的规格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合格品规总量减少,但市场需求大,导致价格上涨,比如土鳖虫、决明子、酸枣仁等。

多措并举应对风险

多家药企表示下游销售渠道不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企业年初和医院签订长期合同,无法依据市场调节价格,出现较大亏损。一些供应到药店和药厂的企业根据市场行情相应提高了药价,提价的同时销量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利润也相应减少。

“我们没有提前扩大库存,随买随卖,有超过一半的饮片价格提高了20%至30%,相应的销量也降低了20%,并没有什么利润。”经营1000种饮片的安徽盛安堂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邢坤表示,因为担心中药材价格到了高点之后,会出现俯冲式下降,不敢随意囤货。

徐宏伟表示,价格的上涨最终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需要承担更多的费用,这不利于中医药的长期发展。

多位种植户表示,虽然价格上涨有利于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但也可能会造成药农蜂拥种植中药材,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带来一定风险。

面对涨价趋势,多家药企表示,在企业自身加强市场价格监控及分析,提高预测能力,对重点原辅料开展战略储备采购的同时,国家可以建立中药材战略储备库,适时收储、放储,调控市场价格,以保障中药原料衡供应,抑市场价格大幅波动。

同时,多位业内人士建议政府从种植方面加强宏观调控,加强相关信息发布和引导,从供给端保证药材的有序发展,并打击囤积居奇、恶意炒作、哄抬价格的行为。(汪海月)

关键词: 中药材价格 普遍上涨 供需失衡 黄山贡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