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曹操抵达阳平(今陕西沔县西北)。
张鲁准备以汉中为代价,投降曹操。
他的弟弟张卫不同意,率兵数万,扼守阳平关,据山筑城十余里,凭借关隘坚守。
凉州从事及武都有不少人投降了曹操,对他说:“张鲁容易被击败,阳平城外的南、北山相距很远,无法防守。”
曹操听大家都这么说,便相信了。
等他亲自实地观察后,却发现情况并不像这些人说的那样,不禁感叹说:“别人的揣度,很少能令人满意啊。”
阳平山势险峻难登,易守难攻,曹操大军攻打了很久,不能攻取,士兵死伤很多,军粮也快用尽。
曹操心情沮丧,便想让军队开拨,切断山道后撤走,于是命大将军夏侯惇、将军许褚,派兵传令山上的将士撤回。
结果,前锋部队在夜间迷路,误入张卫军营。
张卫军以为曹操大军攻进了大营,大惊之下,顿时溃散。
曹军不费吹灰之力,张卫军就稀里糊涂地败了。
侍中辛毗、主簿刘晔等人跟在迷路士兵之后,看到这一幕,赶紧报告夏侯惇、许褚,说:“我军已经占据了敌人的重要据点,敌人已经溃散。”
夏侯惇等人还不相信,亲自赶到现场,亲眼目睹后,才高高兴兴地回去报告了曹操。
曹军乘势攻打,张卫等人乘夜逃走。
张鲁听说阳平已被曹军攻陷,打算投降。
功曹阎圃说:“如果因为受到曹军的压力而被迫投降,一定没有什么功劳,不如通过西南賨人首领杜濩,投奔巴郡七姓夷王朴胡,一同抗拒曹军,然后再归顺,才会获得大功劳。”
张鲁采纳了他的计策,逃奔南山,进入巴中(今四川巴中市)。
逃跑前,张鲁的部下准备烧毁全部宝物和仓库。
张鲁阻止说:“我们本来准备归顺国家,只是现在这样的意愿还没有转达上去而已。如今离开这里,是为了躲避大军的锋锐,并没有其他什么恶意。宝物仓库,本是国家所有,千万损坏不得。”
于是,命人把府库封存,安置妥当后,才带人离去。
曹操进入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对张鲁的做法非常赞赏,认为他原本有善意,便派人前去安慰晓谕。
丞相主簿司马懿向曹操建议乘胜攻取汉中,说:“刘备靠奸诈劫持了刘璋,蜀人还没有归附他,他却老大远跑去争夺江陵,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现在,我们攻克了汉中,益州受到震动,如果进兵攻击,势必土崩瓦解。圣人不能违背天时,也不能错过良机。”
曹操不同意,说:“难道人们都是这么苦于不知足,全都得陇望蜀的吗?”
这就是成语“得陇望蜀”一词的由来。
刘晔赞同司马懿的意见,也说:“刘备是人中豪杰,做事有章法,但是动作缓慢。他取得蜀地时间不长,还不能依靠蜀人。我们刚刚攻取汉中,蜀地之人受到很大震动,非常恐慌,势将自行崩溃。以主公的英明,趁其崩溃时率兵压境,一定能取胜。诸葛亮为相,擅长治国,关羽、张飞为将,勇冠三军。如果稍有迟缓,蜀地人民安定以后,据守险要之处,我们就很难进攻了。现在不去攻取,必将成为我们的后患。”
曹操没有听从这些建议。
七天后,蜀地有人来降,对曹操说:“蜀中目前非常惊恐,如惊弓之鸟,一天发生数十次惊忧,守将虽然以斩杀来弹压,仍然安定不下来。”
曹操听了,不禁有些心动,于是问刘晔:“现在还能进攻吗?”
刘晔回答说:“现在蜀地已初步安定,机会已逝,不能再进攻。”
曹操认同,下令撤军。
他任命夏侯渊为都护将军,率张郃、徐晃、郭淮等人守卫汉中,任命丞相长史杜袭为附马都尉,留下掌管汉中事务。
杜袭采取怀柔政策进行开导,汉中的百姓自愿迁徙到洛阳、邺城两地,有八万余人。
朱灵在征讨张鲁的过程中虽然立下了战功,但曹操常常恼恨朱灵,想要夺取他的兵权。
因为于禁有威严,曹操便派于禁带领数十骑,带着他的命令,前往朱灵军营,让朱灵交出兵权。
朱灵及其部众见是于禁,无人敢动,只能乖乖就范。
曹操就让朱灵成为于禁部下,众皆震服。
于禁就是这样令人畏惧,其威望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