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字孝直,扶风郡(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原为刘璋部下,刘玄德进攻成都时,劝说投降,又与刘玄德一起拿下汉中,献计将曹孟德大将夏侯渊斩首。

法正善奇谋,深受刘玄德爱护和重视。公元219年,刘玄德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玄德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玄德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

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

其一

巧言进谏,会和人沟通。公元214年,刘玄德军包围成都,蜀郡太守许靖将要出城投降,被人发觉,因为是在危急关头,不宜诛杀自己人,于是刘璋放过了许靖。

刘璋投降后,刘玄德对许靖没有好感。许靖与其弟许劭(许子将)是天下闻名的名士,但没有身为人臣的才能。这时诸葛亮谏道:“靖人望,不可失也,借其名以竦宇内。

意思就是:许靖是众人所仰望的,断不可失,应当借助他的名望使海内对您恭敬。法正也劝说:“天下有名无实的人就是许靖了。

但是主公刚刚开创大业,许靖的名声四海皆知,您如果连他都不用,天下贤人恐怕会认为您薄待贤臣。

这时,他站出来和刘玄德说战国时的燕昭王重用郭隗的故事,燕昭王为了广招天下有才之士来帮助他兴国复仇。他就询问了大臣郭隗。

郭隗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大王您如果真想招贤纳才,不妨就从我身上做起,让天下人都看到,像我这样不才的人尚且收到您如此的尊重,何况那些德才大大超过我的人呢?

这样国内外的贤才就会不远千里向我国聚集了。”燕昭王按照郭隗的主意,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选择了一个吉祥的日子,举行隆重的仪式,恭恭敬敬地把郭隗请到新宫殿里去住。燕王每天都要像学生请教老师那样前去探望。

昭王还在沂水之滨,修筑了一座高台,用以招徕天下贤士。台上放置了几千两黄金,作为赠送给贤士的进见礼。试想,许靖就好比郭隗,你重用他,其他那些比许靖有才华的人就会纷纷自己跑过来效力了。

其二

忠诚仁义,为刘玄德挡箭。刘玄德有一次与曹军在作战中,形势不利,本应马上撤退,而刘玄德却很生气不肯认怂,无人敢进谏。

当时箭如雨下,法正便走去挡在刘玄德前面。刘玄德赶紧喊道:“孝直避箭。”法正回道:“连明公也冒着箭雨、飞石,何况我呢?

刘玄德只好允诺:“我和你一起撤退。”便暂时撤军了。

这时,刘玄德没其他的方法,只能同意撤退,正常情况下箭射来,我们都会拉着主子逃走,大声叫喊,再不走就完蛋了,来不及了,我们快走吧。

法正中箭的话,想到到了刘玄德的面子,在这种情况下的刘玄德撤退,不是因为我打不过你曹孟德,也不是我刘玄德特怂怕跑了,而是我关心部下,他受伤了,我为了他才逃跑的。

你说,明明就是逃跑,咋逃跑的这么的漂亮,分明就是给刘玄德打上了正义,爱护部下的旗号。

其三

法正向刘玄德献计,进图汉中。他认为曹孟德一举降伏张鲁,却未继续进攻益州,而留下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一定是内部动乱,而夏侯渊、张郃的才能不足以守住汉中,应该立即发兵夺取汉中。

且告诉刘玄德夺取汉中的意义:上,可以讨伐国贼,尊崇汉室;中,可以蚕食雍、凉二州,开拓国境;下,可以固守要害,是持久的战略,刘玄德赞同,于是率领诸将进攻汉中。

这时,刘玄德取得益州后,得到了谋士法正。然后,一直把法正留在身边,随时问计,之前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诸葛亮,他的风头反而不如法正。

刘玄德征汉中,随军出谋划策的是法正。诸葛亮却被安排驻守成都大本营,专事负责后方政务和支前工作。

有人说刘玄德入川之后,最信任的人是法正,而不是诸葛亮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刘玄德之所以重视法正,是因为他的才能。

法正是当时有名的谋臣贤士,他是名门之后,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着很出众的才能,但是早年的时候在刘璋的手下不受到刘璋的重用。

后来为刘玄德获取巨大成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先是献计夺取了重要的大后方益州,然后又护着刘玄德占领领土,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汉中,可以说他是刘玄德行军打仗最重要的谋主。

关键词: 千两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