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时候,大汉天子的名号实际上已经和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名号相差不多,徒有其名而无实权而已。诸侯逐鹿中原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正式拉开的。曹操和刘备就是这个时代的两位佼佼者,刘备作为汉室宗亲,汉献帝正牌的亲人,打着的自然是“扶持大汉”的名号,而曹操则是没有称帝,作为魏王和大汉的丞相“辅佐”汉献帝。那么两个人到底谁才是真正忠于汉室的枭雄呢?
如果说是谁对汉献帝效忠的话,那么是没有一个人对汉献帝效忠的,汉献帝的本事几乎没有,只不过比较长命而已。刘备虽然是要复兴濒临灭亡的大汉,但是他也不顺从汉献帝,对于汉献帝的指示,也就是:“皇叔一定要救救我和大汉啊!”他只做到了救救大汉,却没有做到救汉献帝。曹操更不必说了,他只是觉得汉献帝还可以利用,毕竟“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一个很好用的把戏。
曹操早年可以勉强说是对汉室忠心,但是到曹操真正夺得大权的时候,他就变了,魏国就是曹操自己建立的,他设立了两套中央政府机构,一套在洛阳一套在许昌。后来的曹操架空了许昌的中央政府,将所有权利都集中在洛阳,并且正式被称为魏王。最关键的一点是,曹操把自己和周文王相比。曹操是读书人,周文王干了什么事情他清楚,他的儿子周武王推翻了大商。事实证明,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也推翻了大汉。而且曹操还杀皇后、杀皇子,哪个忠于朝廷的臣子敢这么做?就连霍光这个汉武帝钦定的辅政大臣都不敢对皇后下手。
刘备对汉室的忠心可以说是非常的明显,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备确实是汉室的宗亲。这点真的没法造假,因为刘备那整个村子的人都是汉朝皇室的宗亲,只不过比较偏远,被洛阳的直系皇室遗忘了。因为这一层关系,汉室的存在对于刘备来说有利无弊,自然是希望汉室可以长久存在的。刘备确实对汉献帝不感冒,但是他对汉室的忠心却是天人可鉴,说白了,刘备就是想要效仿光武帝刘秀。
如果不是汉献帝策划的一系列反曹的运动还有刘备攻下汉中等一系列事件,曹操就要在封公,加九锡,用天子旌旗,封王后面再加上一个称帝了,曹操绝对不是效忠汉室的人。刘备在汉献帝被逼禅让之后,“义愤填膺”,以汉室宗亲的位置即位为帝,并且宣布和曹魏抗争到底。实际上当时的汉献帝没有死,但是刘备实际上也就是根本没有效忠于汉献帝,不然他不会这么快称帝。
总而言之,两个军阀领袖,都不对当朝的天子汉献帝表示忠诚,曹操对汉朝也不表示忠诚,刘备却是实打实的忠心于大汉天下,一心想要复兴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