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国际商报

《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同比下降1.8%,其中东部地区农民工减少量占全国农民工减少总量的56.5%。在这一趋势下,陕西一些县域,随着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回归”,带动外贸发展的同时,也让当地承接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质量持续提升。

安康市益成服饰有限公司是安康市白河县首家工贸一体型出口企业,公司员工陈学梅曾在福建泉州务工多年,如今她已是这家新社区工厂的行政负责人。在家门口上班的她,对自己的“归雁”生活颇为满意。“2016年因病返乡后,就在家门口的新社区工厂上班了,不用跑几千公里就能挣钱,老人和小孩也都能照顾上。”陈学梅表示。

陈学梅在白河县开启自己“楼上住户、楼下上班”幸福新生活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泉州益成服饰有限公司为招工难和老员工流失头疼不已。“泉州总厂有许多白河县的工人,或因家乡发展有了就业机会、或因照顾家庭需要返乡,这些多年培养的熟练工人的流失,让总厂的生产出货受到了一些影响。”安康市益成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振艺说。

得知“老东家”的困境后,感受到新社区工厂利好的陈学梅便向泉州益成服饰有限公司建议,请他们来自己的家乡白河县考察设厂。2018年11月,“随凤筑巢”安康市益成服饰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入驻白河县阳光小区社区工厂。

“现在80多名员工中,超80%是从泉州回来的。”洪振艺介绍,公司年产夹克、防寒棉衣、大衣等休闲服装20余万件,综合年产值2000万~2500万元,已广泛出口西欧、北欧等地区。

安康市益成服饰有限公司的故事是白河县壮大“归雁经济”、释放返乡人才“虹吸效应”的缩影。近年来,白河县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和点对点精准招商,按照“总部工厂+新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家庭工坊”发展模式,使以毛绒玩具、电子线束、服饰织袜为重点的新社区工厂得到快速发展,如今已达140家。

截至2021年,安康全市建成新社区工厂1023家,吸纳就业3.16万人。“如今,每天约有80万只毛绒玩具、60万双袜子、500万根电子线束从安康新社区工厂走向世界。保守估算,新社区工厂进出口值占安康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安康市商务局对外贸易科科长王云松说。

同样受益于“归雁经济”的还有陕西汉中。

2016年,在广东省惠州市乐器厂工作10年、创业5年的陕西汉中人首汉军回到自己的家乡城固县创立了两汉文创乐器有限公司。“上世纪90年代,广东10个台湾工厂里面,每个厂有20%的工人都是我们陕西汉中的。如今大部分人因父母年迈、子女上学或谈婚论嫁返乡。”首汉军说:“这些有技术、有经验、见过世面的外出务工人员是汉中产业发展的财富。”

2015年前后,首汉军在惠州的工厂订单暴增。“现在中国高铁都通了,有技术、有工人在哪里做都一样。”“汉中高铁飞机也通了,我们城固的天气地理条件都蛮好,干湿度比较合适做吉他,而且房租和用工成本都比沿海低……”综合考虑之后,首汉军决定“凤还巢”。首汉军的想法也得到台湾企业侑成国际贸易公司的认同。2017年,侑成国际贸易公司与城固县签订协议,投资6亿元建设了占地150余亩的江湾乐器产业园。

2018年,首汉军联合一家英国企业及汉中老乡在惠州市创办的吉他周边配套企业,合资成立汉中哈瓦娜乐器文化有限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陕西最大的吉他制造生产基地。2021年,基地年产10万支尤克里里、4万支电吉他,实现出口近8000万元。

“现在城固厂里的技术骨干、熟手都是从广东回来的。从广东返乡的工人基本占到总员工数量的30%,计件工资最少也能拿到4000元,高的还有拿9000多元。”首汉军说。

在“归雁”们的带动下,不过6年的时间,城固县的乐器产业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年产值1.2亿元以上。

在陕西,40.8%的经济总量都在县域,做强县域经济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2021年8月,《陕西省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出台,包括推动产业园区提档升级;设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到2025年力争全省存量“批而未供”及闲置土地全部清零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占比达到50%;探索人才“市引县用”“县引企用”等举措,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陕西加速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东西部良性互动、产业合理分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展现更大作为。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毛绒玩具 陕西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