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是地铁里程最长的城市?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5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8708公里,完成客运量237.1亿人次。
截至2021年底,全国地铁10大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武汉、深圳、南京、重庆、杭州、青岛。
与往年相比,广州超成都,武汉超深圳,苏州超西安,宁波超长沙,而佛山首次跻身30强。
2021年,全国新增35条轨道交通线路,其中洛阳、绍兴、嘉兴、芜湖则是首次开通,告别了没有地铁或有轨电车的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城市的轨道交通都以地铁为主,南京超过一半里程都是市域快轨,青岛近6成是市域快轨。
2.谁是客流强度最高的城市?
地铁客流量是否达标,这里有个衡量指标:客流强度,反映的是每天每公里地铁运输的总人次。
根据官方数据,2021年,全国平均客流强度为0.82万人次/每公里日,但超过一半城市都低于这一水平。
那么,谁是客流强度最高的城市?
可以看出,全国地铁客流强度超过1万次/每公里日的只有6个城市:深圳、广州、上海、北京、西安、长沙。
根据文件,拟建地铁、轻轨线路初期客运强度分别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0.4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分别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1万人次以上。
根据上文对于各城市客流强度的分析,目前满足每天每公里0.7万人次客流强度标准的,只有10个城市。
这背后固然存在疫情、地铁线路尚未联网、路网向郊区过度延伸等因素的影响,但客流强度不达标,对于地铁运营效率和价值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3.这些超大特大城市客流强度为何这么低?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超大特大城市客流强度却处于垫底水平。
这些城市包括济南、青岛、大连、东莞、昆明等,还有部分城市如西安、郑州客流强度不及预期。
这背后有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一,由于2021年各地偶发疫情或洪涝灾害的存在,导致部分城市客流强度存在一定失真。
西安,由于疫情封城、地铁停运,导致2021年12月客流量出现断崖式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客流强度。
郑州,因为洪涝灾害,地铁停运了一个多月,整个2021年8月的客流量为0,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客流强度。
除了西安和郑州,还有多城因疫情影响导致部分地铁站关停,影响了客流量,这是需要注意的。
其二,济南、青岛、大连等特大城市,地铁客流强度为何垫底?
这背后的原因也不复杂,这些城市正处于大规模地铁建设周期,已开通的线路较少,尚未联络成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同时,已开通的线路,多数都贯通了郊区等非人口稠密地带,由此导致客流量出现暂时性不足的现象。
未来几年,随着地铁陆续开通运营,这些城市的客流强度也会随之回升。
4.地铁建设门槛有多高?
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必要建地铁,更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资格建地铁。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到底有哪些硬门槛?
其一,GDP、财政、人口规模不达标的,不得建设地铁或轻轨。
根据2018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地铁、轻轨建设门槛全面提高。
地铁要求GDP3000亿元以上、市区人口300万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0亿以上;轻轨要求GDP1500亿以上、市区人口150万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0亿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