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涛 通讯员 姚正坤)“要不是村上干部给我帮忙协调化解矛盾问题,肯定会和邻居王代兵发生冲突,真的要特别感谢村上的干部!”说起矛盾纠纷的事,家住中心村3组的周恩富感受颇深。

今年元月,因气温下降,周恩富到自家柴山砍柴取暖,不小心将临界的王代兵柴山上的柴砍了,导致两家发生矛盾,甚至有冲突的危险。村上知道后,迅速派人处置调解,使两家握手言和。这只是中心村支部一班人处理村里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村上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一手抓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使群众“腰包”鼓起来,一手抓群众邻里纠纷、土地、山林纠纷、婚姻及赡养纠纷排查化解,使大小事不出村组,已成为10年无信访的村。

问起村里为啥10年无信访?家住7组的群众姚方祥说“因村里有一支心怀群众、乐于奉献的干部队伍,村里群众生病上门看、村民有意见上门问、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上门讲、矛盾纠纷上门调、生活困难上门扶、群众家里有“红白事”上门帮,所以村里人们没有矛盾,团结和谐,一心发展。

中心村离县城9公里,有7个村民小组,176户607人,541国道沿村而过,自然条件好。走进村里,就像走进了大花园。茶梅、迎春花、梅花、茶花……群众房前屋后自己种植的不知名的花,相互掩映,色彩缤纷,村庄绿意盎然,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可曾经的中心村,穷,人们思想观念落后,村里秩序差,民风不好,因一点小事就会扯皮较劲,动轧要到镇上县上、或者市级以上单位上访、申冤,有的群众甚至与包建部门产生对立,打牌赌博、打架斗殴时有发生,人们一提起中心村就头痛。

2013年初,县上将县委政法委调整为中心村的包建帮扶部门,10年时间里,政法委总是把能力最强、表现最优先干部选派为驻村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进驻村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村里的矛盾纠纷情况进行分析归类,从小事着手及时处理,改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让村上的“堡垒”强起来,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制定规划,向村里党员、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讲解《宪法》《村民组织法》《土地承包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党员带群众,先进带后进,让党旗在村里高高飘扬。进村入户,面对面、心贴心向群众宣讲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典型案例,渗透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群众观念,加快形成法治良序。利用“三.八节”、“五·一劳动节”、党的生日、中秋节、国庆节、宪法日等节点,制作展板40余块、标语30余条在村里展出、张贴,举办知识讲座和有奖竞答28场,结合扫黑除恶和平安宣传,举办法律咨询活动13场,引导群众认识在信访中“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想法,让他们受到法治的熏陶,自觉遵法、守法、用法,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针对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创业挣钱,留在家里的多是妇女、老人和儿童,他们是眼下农村和谐稳定的基础,部分留守妇女整天无所事事,打牌、打麻将,有时说三道四,引发一系列矛盾纠纷的状况,中心村走出了一条通过发展产业,吸引留守妇女和老人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新路子。

村支部一班人与帮扶部门一起,一边跑部门、找领导,想办法争取资金支持,修建产业路、到户路,架设桥梁,修建沟渠,加强村里广场、阵地建设,美化绿化村庄等基础设施建设,一边做群众工作,致力于土地、山林流转,发展苗木园和黄连、魔芋到药材种植园,把村里的留守妇女、老人的空余时间全部利用起来,白天忙着在产业园和基础设施建设工地上做工,让他们在家门口挣收入,晚上,在村里的广场上跳跳舞,锻炼锻炼身体,邻里纠纷自然就减少了,大家都感觉生活有滋有味。

结合实施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村民,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建立高效治理平台的 “321”基层治理模式的推广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将七个组划分成8个网格,确定8名网格员和24名党员为信息员,向村里报告各家各户不和谐、不稳定情况,推行县镇村领导带着问题下访、现场办访,把信访工作从事后处置转移到事前防范上来,把群众的田边地角、公益建设占用土地林地、惠民政策执行等诸多问题和办理低保、帮助子女入学、救助病人、困难帮扶等方面的矛盾一一登记,能当时解决的一刻不拖,不能当时解决的,按照确定的时间按时答复解决,镇村不能解决的,迅速联系相关部门给予答复,涉及法律的由住村法律顾问解疑释惑,从源头上发现和解决问题。

由于畅通了信访渠道,及时掌握了社情民意,村里呈现并保持着“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的喜人局面。

去年初,村里三组和五组的康升学、杨正兵分别查出尘肺病和肺癌,既要支付高昂的医药费用,又要维持日常开支,导致家里生活极为困难。村里知情后,迅速与民政局联系,将患病的2人分别纳入低保予以救助,让他们生活有保障。

近10年来,村支部一班人就是这样,始终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里,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村里谁家有了婚嫁喜事,村里派人到场祝贺,嘱托“新事新办,不搞铺张。”谁家老人去世,村里派人送去花圈,询问还有什么困难,强调丧事从简。家庭困难学生考上大学,村里派人送去助学资金,要求学生到校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疫情防控期间,村里按照网格划分,向群众宣传“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其他事情不办,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帮扶部门为村里协调投入资金已逾700余万元,修建到组到户产业路5公里,安装路灯40盏,种植独活、党参为主的药材300余亩,核桃、板栗800余亩,蔬菜300余亩,养蜂100余桶,林下黄连500余亩。如今的中心村,村容洁净,村民富足,产业发展,和谐稳定。大凡到过中心村的人,无不对这里呈现的一切啧啧称赞。乡亲们富了,都盖起了楼房,家家户户用上了安全水、安全电,冰箱、电视、空调、轿车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全村群众正在乡村振兴路上阔步前进。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关键词: 基础设施建设 邻里纠纷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