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是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随着现代化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手艺被埋没,传统手艺是我们国家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们的传承者都有着一个统一的名字--传统手艺人。
在我国的黄土高原,有一位老妇人的剪纸作品被收录进国家博物馆,他就库淑兰,一个饱经风霜,后来靠着自己手艺大放异彩的最底层的劳动人民。
黄土高原的奇女子
库淑兰1920年出生在陕西省的一个小村子里,家庭非常的贫穷,作为贫困人家的孩子,从小就已经经历了各种磨难,早早的扛起了家庭的责任。
库淑兰出生的那个年代,正好是军阀混战,虽然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但是持续了2000多年的陋习还没有被彻底根除,社会的新风气还没有吹到这样贫穷的一个小村子里。
4岁的库淑兰被母亲缠了小脚,身体上的疼痛给库淑兰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更何况是在发展落后的农村,大人们都认为,不缠小脚的女人嫁不出去。
库淑兰所在的地方是有名的“剪纸之乡”,在这里,每家每户的女人都要学习剪纸手艺,而她的母亲就是远近有名的剪纸能手,
库淑兰6岁的时候,就和自己的母亲学习剪纸手艺,小时候的库淑兰勤奋,聪明,小小年纪的她就有了一双巧手。
除去剪纸之外,库淑兰对唱歌、画画,可以说是样样精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库淑兰的本事,因此,
当地人都把库淑兰看做一个“奇女子”。
小时候的库淑兰,每天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离开自己的父母,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以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不幸总会是在不知不觉中降临,原来在库淑兰只有四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就为她订下了娃娃亲,快乐的生活总是那么的短暂。在她15岁的时候,男方来家催婚,
17岁的时候就嫁给了自己的丈夫,开始了她的噩梦......
不幸的婚姻
在那个新风气还没有传播到的全国的年代,婚姻依旧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库淑兰还是个孩子,就嫁给了别人当妻子,在现在的我们看来,真的是既可笑又可怜。
隔壁村的丈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并且脾气还不好,在丈夫家庭的眼里面,作为媳妇和儿媳的库淑兰就是一个佣人,嫁进他们家就是来受使唤的。
被封建思想束缚的人们,依旧把女人看做是一个“生育机器”,前前后后这么多年的时间里,
库淑兰一共生下了13个孩子,但是由于现实情况的不允许,只有三个孩子存活下来
,亲眼
看着自己的孩子一个又一个的失去,库淑兰对于生活的希望,也在有一点点的变小。
除此之外,库淑兰的丈夫常常因为她做饭不及时,家务做得不符合标准等生活的小事而对库淑兰大打出手。自己的婆婆也是对她指指点点,这让库淑兰的家庭地位更加的低下,
整天像个奴隶一样受气,背负着生活的委屈和失去孩子的无奈。
有一句俗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个时候,男尊女卑是风气,夫为妻纲是潮流,没有办法的库淑兰只能是咬着牙过日子,心里面的痛,只有她自己懂得。
黑夜中的星星
生活的艰难让库淑兰只有在剪纸中寻找到快乐,一次偶然的机会,库淑兰的剪纸水平在全村里传开了。自此以后,只要是村里面有剪纸的工作,都来找库淑兰,
每次逢年过节库淑兰也忙得不亦乐乎,这给她的单调生活,带去了一丝丝色彩。
库淑兰的手艺也给自己家庭的贫困环境带来了缓解,但是在一次下地干活的时候,库淑兰不小心跌落进了悬崖,大家都以为库淑兰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她却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力,生存了下来。
说来也怪,自从库淑兰在跌落悬崖奇迹般的生还之后,她的剪纸水平突飞猛进,从只有美术作品的美感,到后来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而且作品的样式多种多样,给这个落后的村子,带来了很多欢乐和不一样的色彩。
库淑兰的名声越来越响,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的文化馆发现了库淑兰的剪纸,特地的请到县里面的文化馆,就是在这里,库淑兰第一次用纯白色的纸张剪纸,之前用的全都是褶皱的废纸,这让库淑兰非常的激动。
后来库淑兰的剪纸在画廊里面展出,结果大受欢迎。
2004年,库淑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不过她的剪纸作品却被全部保留了下来,并且收录进了国家博物馆中展出,这也是库淑兰的生前遗愿,也算是对她在天之灵的一种慰藉。
直到现在,库淑兰的剪纸已经不单单是在国内,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纳,早已经被全世界人民所熟知。
库淑兰用自己的双手将中国的传统手艺推向了世界
,为我们国家在世界文化历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样也给我们国家在支持传统手艺的发展上抹上了浓浓的一笔。
她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反过来想一下,正是有了这些经历,库淑兰才会把剪纸手艺的形式多样化,
在别人眼里,库淑兰的自创剪纸只是一幅幅作品,而在她自己的眼里面,应该是她的整个人生。
尾声:
剪纸在2006年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艺术生于民间,也兴于民间,
还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民间艺术正在隐藏在某一个角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而它们的传承者也都在最底层默默无闻的做出奉献。
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