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资源的丰富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创新活力。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些重要论断被充分诠释,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愈发凸显……

科研成绩单:经费投入强度全国第三

说起科技创新,自然绕不开资金的支持。如果说GDP意味着经济基础实力,那么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R&D)则是体现城市是否愿意大力发展科创产业,舍得对未来进行投资。

具体解释这一指标,是指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研发活动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

2020年投入强度5.05%仅次于北京深圳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R&D费用投入20168.9亿元,投入强度2.4%。分城市看,京沪深以其经济大体量及产业绝对实力条件,总量居前三位,投入均超过千亿,占各地GDP比重4.1-6.4%之间;杭州、成都、武汉、重庆、南京与西安的投入金额处在500亿以上梯队。

得益于众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规工企业,西安的表现值得一说,其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5%,仅随北京、深圳之后。

西安交通大学 航拍悦西安

除资源及投入外,科技相关成果同样出众,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出的264个项目中,陕西共有26项成果获奖。

简单整理可以发现,像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团队成果已应用我国第一部静电成形薄膜天线、中国天眼等重大装备400余台套,实现产值34.4亿元;空军军医大学裴国献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300余家医院、救治患者10万余人。

当然,更多的科研成果走上了产业化之路。譬如相继登陆科创板市场的铂力特、华秦科技,企业均由西北工业大学主导成果转化;医美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巨子生物,则含有西北大学的基因。

荣耀科技园落户航天基地

专利领域,西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为48983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8件,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产业领域,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表现出明显动能,智能手机、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产量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

新方向: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节点

尽管西安在国家创新发展全局有着突出表现的成绩单,但现阶段仍旧面临不强、不优的短板局限。

“不强”即先进制造业规模偏小、缺乏一批极具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亦能看到官方正借助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引入大量产业链中下游企业,誓要补齐制造业短板。

“不优”在于创新生态建设、孵化载体服务能力尚需完善,科技转化水平有待提升,好在成立近一年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便直指这一问题,政府牵头搭台,促使高校与企业合作,一同唱出“好戏”。

西部云谷 航拍悦西安

主体封顶的大华研发中心 航拍悦西安

基于这样的背景,《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顺势出炉。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丝路科创中心,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迈入全球高水平创新型城市行列,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节点。

聚焦主要指标层面,R&D投入强度继续保持在5%,结合实际来看这一目标不难实现;首提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2件,目前全国平均水平为7.5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入库数量将实现翻倍式增长,双双超过1万家并进入全新阶段。

西安“十四五”科创主要指标详情

在电子信息、新一代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卫星应用、增材制造、机器人及无人系统等新兴产业领域,明确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颠覆式技术攻关突破,贡献科技“西安力量”。

同时,占据未来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核心的秦创原,自然而然视作重头戏部分,规划给予其一整章的篇幅,详细阐述目标与具体措施。

内容以推动“一总两带”总格局为主要任务,也就是西咸新区“总窗口”和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示范带,点明支持高新区、经开区、阎良区、航天基地、渭北新城以及长安大学城,发挥各自角色定位优势,形成产业辐射和集聚效应。

高新已进驻半导体企业

城市弥补科创短板过程的背后,或许在为更大一盘棋而谋划、铺路……

竞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梳理这两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或政府报告,“支持西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被多次写入。

根据官方的定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并非特指某一区域,而是指其所在城市正在形成科学高地的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概念。尤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它的地位相当于金字塔的塔尖,“科研皇冠上的明珠”别称。正因此,不少城市纷纷加入“争创阵营”,西安亦是其中之一。

截至目前,我国先后共批复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分别为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及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均启动以相应科学城为载体的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划定位 制图悦西安

事实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创建绝非易事,而是需要前期科研基础的积累、不断的创新动力推动。这当中,作为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支撑的大科学装置,同样成为各地争取落地的“香饽饽”,那么西安有着怎样动作。

公开信息披露,“十四五”期间,西安将建成运行国家超算(西安)中心,推动建成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优先布局建设先进阿秒光源、电磁驱动聚变项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此外,还要创建国家实验室,参与陕西实验室建设和全省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建设集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实验室体系。

在建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左)与先进阿秒光源(右)效果图

建设中的国家超算西安中心

尤其近年来,硬科技概念兴起实践、产业链集聚显现、西安科学城加快建设等,加之上述提及的项目落地,争取到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可以说,西安已初步具备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条件。

国家层面的科技部此前也曾发文表示,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加大对西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先进材料等领域前沿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赋予城市未来科创发展方向。

西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规划

创新驱动之下,加速了人才、资源的流动,相信全新定位目标将为参与城市发展共建带来更大的成长空间,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还可带来世界一流的科学资源,从而改变和提升区域格局。

关键词: 科学中心 科技创新 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