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嫁娶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古代重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在近现代都讲究自由婚姻,结婚的双方拥有自己选择对象的权利。这是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但依旧有许多人在结婚嫁娶时,唯父母之命是从。
在1985年就有一个陕西女孩被父亲嫁到了沙漠,她虽然内心极度不情愿,可却难以违背父亲的决定。在嫁人之后,数次想要逃离沙漠都以失败告终。最后这个女孩干脆在沙漠安家,并开始着手“改造”这万里黄沙,15年后国家都要给她颁奖。
家住在陕西靖边县的殷玉珍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好姑娘,长得浓眉大眼,能吃苦会干活,没有哪家小伙不希望把她娶回家。可19岁的殷玉珍却阴差阳错地被父亲嫁给了一户住在沙漠里的人家,这让街坊邻居感到诧异的同时,也为殷玉珍未来的日子担忧。
在靖边县以北,是内蒙古和陕西的边界线,毛乌素沙漠就横亘在两省的交界处。而在毛乌素沙漠里,同样住着许多人,他们有的是祖祖辈辈生活在沙漠中的居民,也有早年逃荒来沙漠扎根的牧民。
比如白万祥和他的父亲,就因为60年代大饥荒而来到毛乌素沙漠,从此在这里定居。而1984年,白万祥在回家时,发现了一个寻找羊羔迷路的牧民,热心地白万祥将牧民带回家,并热情招待。后来牧民还和白万祥的父亲成为了好友,两人经常一起喝酒聊天。
在得知白父最担心的就是儿子的终身大事后,牧民酒后许下大话说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白万祥。从此两家成了亲家,而那个牧民不是别人,正是殷玉珍的父亲。虽然殷父事后也有些反悔,但这个耿直的陕北汉子说到做到,即使再舍不得他也要把女儿嫁到沙漠。
殷玉珍虽然不愿意就此一辈子在沙漠里度过,但天生孝顺的她,更不想违背父亲的决定,就这样殷玉珍坐在父亲借来的马上,和带着嫁妆的父亲来到了万里黄沙的毛乌素沙漠里。19岁的殷玉珍和20出头的白万祥结婚了,没有酒席也没有热闹的仪式,只有一桌比较丰盛的菜肴和两杯酒等着她。
事实上在殷玉珍嫁给白万祥之前,白万祥的父亲就因病去世,因此殷玉珍婚后要和白万祥两人一起生活。但想在大沙漠里过活谈何容易,沙漠没有路,更不通水电,只有茫茫的一片黄沙。两人住的房子更是破旧不堪,连砖瓦都没有,只有一个背风的狭小地窖,上面铺着树枝和干草。
说句难听的,就连殷玉珍家的猪圈都比这豪华。因此殷玉珍嫁到白万祥家没过多久就起了逃离的心思。她趁着白万祥白天要去外面打工赚钱,便带上干粮和水源逃离沙漠。可茫茫沙漠不认识路的殷玉珍根本就逃不出去,最后干粮吃完净水喝光,眼看就要死在沙漠中,还是白万祥出现把她带回了家。
回家后白万祥并没有责怪殷玉珍,只是默默地给她做了顿饭。两人平时吃得并不好,只有沙棉蓬、沙蓬子和沙米一类的食物。而这一天白万祥特地从镇子上买了点肉,做给殷玉珍吃。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殷玉珍对白万祥有所改观,这个看起来沉默寡言,木讷老实的男人,实际上却用属于他自己的独特方式爱着殷玉珍。虽然此后殷玉珍依旧尝试过逃离沙漠,但她却打心底里认可了白万祥这个丈夫。
最后殷玉珍干脆也不逃了,她下定决心和丈夫生活在沙漠中。不过这并不代表她要向命运低头,既然逃不出沙漠,那就改造沙漠。在之后的日子里,她开始没日没夜地种树,并且说服了丈夫和自己一起行动。
1986年殷玉珍把父亲送到一头羊拿去卖掉,买了600棵沙柳和杨柴。这些树苗都被种在了白万祥家周围,虽然最后仅有100棵树成活,但也让殷玉珍高兴不已。因为有树成活,就代表在沙漠种树是可以实现的。
在之后的日子中,殷玉珍在家养猪养羊,但最后卖的钱,除了满足日常所需外,都拿来买树种树。白万祥也非常支持妻子,他白天在外打零工,并且到处搜集能够在沙漠种植的树种,夫妻二人携手,将一大片沙丘改造成了绿洲。
15年过去了,殷玉珍用自己的力量让四万亩流动沙丘成为绿洲,种植了30多万棵树苗,为治理毛乌素沙漠做出了贡献。而她的事迹也广为人知,国家先后给她颁发了中华环境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等十多项荣誉。
同时殷玉珍也没有忘记实现自己家庭的富裕,曾经的她和丈夫住在低矮的破地窖中,如今却在沙漠里建起了砖瓦房,还通上了水电,一出门就能看到满眼的绿色。这是一项只属于殷玉珍的奇迹,她还希望在未来,毛乌素沙漠能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林场和牧场,而个愿望不是她个人能够实现的,需要人们共同实现。
回首殷玉珍的经历,让人感慨不已。曾经的她只是一个被迫嫁人的小姑娘,最后却成为了治沙英雄。实际上殷玉珍完全可以选择另外一条路,因为我国法律支持婚姻自由,当事人在法律的规定范围内,不受外力干预和强制,有自主决定自己的婚姻意愿的自由。
《宪法》规定,强迫婚姻、包办婚姻、重婚、骗婚、买卖婚姻、形式婚姻、童婚和同性婚姻都属于破坏婚姻自由。而殷玉珍的父亲就属于强迫婚姻,逼迫女儿嫁给一个未曾谋面甚至不愿意嫁的人。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也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不过殷玉珍最后接受了丈夫,并且和丈夫一起进行了一个伟大的事业,也算是阴差阳错差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