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青评论
不论出于何种动机,都不该把恶意的矛头指向这些本就不幸的人。
3月16日,@宝鸡网警巡查执法 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表示此前围绕宝鸡两名14岁确诊病例形成的网络谣言,已对当事人造成严重伤害。在通报中,宝鸡公安机关对恶意传播谣言、污蔑未成年人、扰乱防疫秩序者发出了严厉警告,提醒广大网民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良好的抗击疫情氛围。
通报发出后,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众多网民在评论区严厉谴责造谣者。这一事件,再次暴露了个别人不健康的“流调窥私”心理。
图片来源:@宝鸡网警巡查执法
据警方通报澄清,此次受到谣言中伤的未成年人,是一对14岁的孪生兄妹。两人既然是家人,其行程高度重合自然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在某些心术不正的网民看来,任何一点蛛丝马迹都能成为他们捏造谣言的“创作素材”。毫无根据的臆测,加上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解释,足以让他们编出一连串的“桃色故事”。至于这些故事与事实真相偏离了多少,又会对无辜的少男少女造成多少伤害,却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当中。
众所周知,宝鸡这两名未成年人,并不是受疫情谣言困扰的第一批受害者。此前,许多感染者都曾受到“流调窥私”的侵扰,进而受到网络暴力的二次伤害,甚至陷入近乎“社死”的困境之中。不论是在酒吧从事正规工作却被造谣网暴的成都女孩,还是见个朋友就被传为“海王”的武汉男子,都是这种歪风邪气的直接受害者。就算有关部门最终出面澄清事实,他们的名誉与心灵也已经受到了难以挽回的伤害。随着类似事件一次又一次冲上热搜,网友对造谣传谣者的谴责声量也越来越大。即便警方在一些案件中对造谣者施加了严厉惩戒,这类现象仍不时会在网上重演。
对有关部门而言,依法依规发布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调情况,是为了让公众知晓疫情动态,了解自己是否存在感染风险,而不是为了让无聊的人从中挖掘他人隐私,用键盘和手机“隔空断案”,充当“网络狗仔”。遗憾的是,每当有行程轨迹相对特殊的流调信息公开时,都有不少人的注意力被网上的不良揣测带偏。经过别有用心者对行程轨迹的恶意“解读”,再清白无辜的当事人,也会被造谣、泼脏水。如果这种丑陋的风气不能得到遏制,未来就会有更多人无辜受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共同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病毒本身。除非涉嫌违反防疫法律法规,任何感染者的身份首先都是这场疫情的受害者。不论出于何种动机,社会都不该把恶意的矛头指向这些本就不幸的人。为了博眼球、赚流量,把流调信息变成“脑补吃瓜”素材的做法,既是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也是在动摇流调工作的社会根基。
面对此类现象,有关部门还需加大执法力度,对造谣生事者重拳出击。与此同时,受害者也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权。更重要的是,公众必须形成共识,坚决抵制“流调窥私”,从而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态势。
撰文/杨鑫宇
微信编辑/任冠青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