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907年,法国汉学家爱德华·沙畹第二次来到中国进行考察,足迹遍布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诸省,拍摄了大量照片,我们根据图片摄制时间,沿着他的足迹,每到一地,挑选出若干图片分享给大家(图片颜色为后期上色)。
1907年9月20日,沙畹一行离开合阳县,前往韩城县,目的地为芝川镇司马迁祠,这是到达韩城县之前,路上的牌坊
次日,沙畹等人离开韩城,前往芝川镇,路遇一座寺庙
次日,一行人终于抵达芝川镇司马迁祠,俗称
司马庙,为纪念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
据县志载:建祠人为西晋汉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为了扩大其功德,于是建造了石室,并立碑、树柏。
太史祠建筑规模不算很大,形式气派却很契合司马迁,也不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布局,而是依据山岭的天然地形建筑而成,与周围环境很是协调。
【司马迁祠第一座牌楼】一座歇山顶砖木牌坊,牌坊为清代建筑,坊额字迹已不可辨。现如今的第一座牌坊上书:汉太史司马祠,由书法家启功题写,可能就是由此迁过去的。
【司马迁祠第二座牌楼】两柱砖木结构。与上图一样构筑在砖台之上,字迹为:“汉太史令之墓”,如今的坊额两而为“高山仰止”和“既景廼岗”,不知是何时改的。
现在来到祠堂的二道门,单檐悬山顶,两侧有八字照壁,与门楣上匾额字迹均不可辨,现在的匾额为“史笔昭世”,白底黑字。
过了二道门,是一座砖雕门楼式牌坊。上书“河山之阳”,两侧砖雕对联:“圣人光道统;汉史竟经文”,将《史记》与圣人经典并论,评价甚高。
过了“河山之阳”牌坊,抬头可见一座山顶小城。小城大门上匾额:“太史祠”三个大字,清光绪年间,韩城县令王增琪题写。
小城内有前后两进,头一进为献殿,面阔五间(如图),单檐悬山顶。献殿后面还有三间寝殿,单檐歇山顶,始建于北宋。
寝殿背后就是司马迁墓冢,呈蒙古包状,相传忽必烈时曾经大规模修缮过,故有风格,冢上生长着一株古柏。冢前石碑上书:“汉太史司马公墓”。
次日,即1907年9月22日,沙畹一行拜别司马迁祠,离开韩城,一路向北,前往龙门,图为往龙门的路上景观
从建筑角度讲,太史祠虽然建筑规模不大,形式气派却和司马迁的人格、文章、事业一样,超拔于群。它是依据山岭的天然地形,不受中国建筑传统对称布局限制,经过精心擘划,建筑成高峻挺拔、气势雄伟的太史祠,和周围环境非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