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茸又名大球盖菇,其极佳的口感品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市场青睐。日前,前卫镇大亮村创新引进的林下赤松茸种植喜获丰收,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在前卫镇大亮村的一片五角枫林下,人工培育的赤松茸已经开始大量出菇。剥开地面上的秸秆,一朵朵菌杆白色、伞面赤红的蘑菇成群成簇地冒出地面,长势喜人。几名工人正穿梭在林间挑选采摘,呈现出一片喜人的丰收景象。
赤松茸,又名皱环盖菇、酒红球盖菇,大球盖菇,俗称益肾菇、粗腿蘑。近年来人工培育成功,开始推广应用,其朵大,色泽艳丽,肉质细嫩,盖滑柄脆,清香可口,具有色美、味鲜、嫩滑、爽脆、口感好等特点。
前卫镇大亮村地处白鹿塬腹地,南邻秦岭,四季气候分明,土壤肥沃。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大亮村立足该村自然条件优势,因地制宜从汉中引进赤松茸种植技术,现已发展10亩赤松茸种植。据介绍,大亮村赤松茸去年十月份开始种植,三月中旬至四月底进入采摘期,平均每天能出菇800斤左右。
据介绍,林下种植的方式可以为赤松茸提供更有利的生长环境,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林木经济和林下经济双丰收。此外,赤松茸培育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玉米秸秆本身含丰富的木质素、纤维素,经过发酵处理后可以成为赤松茸的培养料,不但能充分利用废弃秸秆,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2017年,大亮村在市、县相关产业扶贫的政策带动下,成立了大亮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采取“集体经济+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集体产业包括8亩8000株“温棚芦荟”和10亩的赤松茸种植。大亮村还将继续扩大赤松茸种植面积,力争建成大亮村赤松茸产业基地。同时配备冷库、烘干等设备,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群众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视频新闻,请持续关注《蓝田新闻》
记者:杨栋锋 齐琳
监制:郭波涛
@蓝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