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公众号:师说新知

No.1

张诒谋的名字是爷爷给起的。

“诒”字有“赠送”和“遗留”的意思。很显然,爷爷希望把老张家的优秀基因都传给这位宝贝大孙子。

事实证明,不愧是燕京大学毕业的县长,张爷爷是很有卓识的。

不过在张诒谋28岁之前,这一切都完全看不出来。

那一年,陕西临潼人张诒谋在下乡插队做了三年农民后,招工来到咸阳棉纺织厂,已经当了整整七年的搬运工。

苦不堪言,看不到人生希望。

除了偶尔看到纺织厂的漂亮女工,稍微心动一下。

陕西临潼,也就是后来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遗址所在地,当然兵马俑被发现是二十多年后的事了。那时候的临潼只是西安的一个偏远的郊县。

张家在临潼是大户人家。

张秉钧家族照,最右为张秉钧

老爷爷辈是临潼的大财主。

民国初年,张艺谋的爷爷从燕京大学毕业,回到柞水县担任县长,心怀一腔热血要带着家乡父老剿匪。

但事与愿违,剿匪没成功,却遭到土匪报复,家里老宅被洗劫并烧毁,只好举家逃到了西安城。

经此一劫,张爷爷深知“枪杆子”的重要性,便把三个儿子都送去黄埔军校,后来在国民党军队中担任了要职。

老大张秉衡,黄埔军校九期毕业,官至国军参谋长。

老二张秉权,黄埔军校汉中分校十五期毕业。跟着胡宗南混。

老三就是张秉鈞,在黄埔军校当过军需官,军衔是少校。

张秉鈞,时年十八岁

人称“临潼张家三杆枪”,这在民国时自然是风光无限。

好景不长,解放后等到张诒谋这一代,就是妥妥的“黑五类”后代之反革 命。

1949年,西安解放前夕,张秉钧离开国民党军界,到新中国新成立的陕西省财政厅当会计,后来又到到陕西省农林局下辖的一所学校工作。

29岁的张秉鈞认识张孝友时,她才19岁,还在西安的一所教会学校——玫瑰女中读书,正梦想着高中毕业后考入大学深造。

张孝友的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一名税务员,职位虽然不高但收入不少。张孝友是他的第四房太太所生,也是标准的大户人家的千金。

一年后,张诒谋出生在西安市西郊梆子寺街。

1951年,张孝友的哥哥张乃光考上了西北大学生物系。张孝友再次产生了读大学的想法。开明的丈夫答应了。

第二年,张孝友便考上了西安医学院(2000年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财经学院合并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即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系。

1954年,张孝友读大学期间,诞下了第二个儿子张伟谋 。两年后,她又诞下小儿子张启谋。这样一来,张诒谋有了两个弟弟。

张诒谋与弟弟张伟谋和张启谋与母亲张孝友合影

1955年,张孝友从西安医学院毕业,留在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工作,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交大二附院皮肤科。

No.2

张秉鈞摄于1980年,时年六十岁

父亲张秉鈞是个性格沉闷的人。

在他的记忆里,没有见过父亲的笑脸,也没有听过一句表扬的话。

每次训斥他们时,都要求他们把手脚放得规规矩矩。一训就是一两个小时。

平时坐着不许他们摇晃腿,站着不许他们歪歪扭扭。兄弟三人对父亲都十分畏惧。

和父亲一样,张诒谋从小性格内向,他的两个弟弟也很闷。

张诒谋才一岁,母亲张孝友便去上大学,他先是由舅妈带了一段时间,后来一直跟着奶奶生活。母亲大学毕业之后,工作很紧张,再加上二弟、三弟接连出生,母亲也极少能照顾到他。

当然,这也许和当时时代背景和张家的特殊出身不无关系。

五岁那年,睡梦中醒来的他听到无奈的父亲和抽泣的母亲,他们在商量离婚,以便在运动中保护家人。

小学要毕业了,学校让填表格。“家庭出身”这一栏他不知道如何填。当他妈妈写上“国民党少校军需”后,不无痛苦地对他说:“孩子你要好好学习,你和其它同学不一样,全靠你自己努力了。”

从此知道了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他刻苦学习,从不敢惹事。在学校里,他的学习是拔尖的,但他在政治上是凄惨的,他不敢写入团申请书,不敢提父亲。他把痛苦埋在心底。

多年后,成名的张诒谋成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是被人从门缝里看着长大的,很自卑,心理和性格压抑、扭曲。即便现在人生比较顺,依然活得很累。”

青年肖华与张诒谋

1965年,西安第三十中学的初中生张诒谋班上来了一位北京来的插班生。

她叫肖华。

肖华的父亲和母亲是民国的大学生,父亲是北京大兴人,母亲则是河北白洋淀人,从父亲那辈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在西城旧鼓楼大街后马厂15号有一个二百多平米的院子,家境都很不错。

肖华父母一个学的是政经专业,另外一个学的是文学。一九四九年初,又一同考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期满被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并随军入川,参加了解放成都、重庆等战役。

解放战争结束后转业到地方工作,一直在西安居住。肖华比张艺谋小一岁,也出生在西安。但是由于小时候没人照顾,就送回了北京的姥爷家。一直到上初中,才回西安和父母一起生活。

等于是一个地道的北京姑娘。

在班上一片陕西话和河南话中,操着地道的“京片子”又大方得体的肖华无疑是全班同学尤其是男同学的焦点。

包括张诒谋。

少年老成的张诒谋不苟言笑。说话、走路、一举一动都显得那么有条不紊。完全不像个十四五岁的孩子。

他啥也没说但是又啥都干了。

班级里分“毛 选”学习小组,肖华和他本来不在一个小组,张艺谋就主动调到肖华这一组来。平时没事还估计请肖华代交个东西,提醒肖华不要把新买的自行车放到太阳底下晒啥的。增加互动搭讪机会。

而最有心机的莫过于想办法调座位。

张诒谋个子高,本来在最后一排也就是第七排,肖华在第四排。这等于是远隔千山万水啊。老谋子灵机一动,回家和他妈说眼睛不好看不清黑板,在交大二附院当医生的妈二话不说就带他去检查视力,老谋子就开始装傻对着视力表故意指错方向。他妈就这样被骗了,和老师一说,老师一看这是尖子生一个座位的事好办。不过在选座位的时候,老谋子又动了心思,坐第三排得回头,做第四排太过于露骨,就选择了肖华后面的第五排,这样每天上课都可以看到肖华,没准肖华还回头问咱数学题呢。

当然正所谓“郎有情,妾有意”,其实肖华对张诒谋也早就动心了。

没事就趁着擦玻璃之机偷瞄张诒谋半天,直到玻璃都擦的亮的不能再亮了。好静的肖华居然报名参加篮球队,因为张诒谋是班上文体委员。

张诒谋倔犟的性格,那种空逆境中奋斗不止,那种不屈的自信心和对肖华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深深打动了肖华。

应该说肖华也很有眼光,张诒谋并不是长的很帅的男生,但是性格沉稳,各科学习成绩都很好。学习好说明智商高,学习能力强,加上性格沉稳早熟。这样的男人,假以时日,会成大才。

多年后,张诒谋的发展也验证了肖华的眼光。只是对于肖华来说,是应该庆幸自己的眼光还是后悔选中了这么优秀的男人。

当然这是后话。

当时的两人,“爱情甜如蜜”。用肖华后来在《悠悠往事》中的回忆说,这是“两颗心的碰撞”。

由于肖华的父亲一直坚决反对,张诒谋一口气写了一封长达四十页的情书,到邮局寄信的时候,因为超重不能按平信寄,最后只能改寄包裹。

这彻底打动了肖华,这辈子非张诒谋不嫁。

坊间还一度流传是血书。这显然不科学,写写四十页的血书的话,估计会失血过多直接殉情。

当然,写情书这件事情说明男人的才华还是挺重要的。四十页实打实的情书,不是谁都可以写出来的。

1968年,两人一起上山下乡,来到杨汉公社插队,这里是咸阳市乾县,距离县城还有二十里路。

在乾县期间张诒谋和肖华两人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两人住在一个窑洞里面,张艺谋每天为肖华烧水洗头,而肖华则是给张艺谋洗衣做饭。

下乡都是体力活,张诒谋个头大,出力多,饭量自然大,粮票经常不够他吃的。肖华几乎每月都要将自己一半的粮票给他,张艺谋曾和她开玩笑:“要是以后我不和你好了,我欠你的粮票都还不起。”

世道艰难,此情可鉴。

不为人知的是,肖华1974年曾经获得了难得的保送上海交大上大学的珍贵机会,但是张诒谋不同意,肖华也就放弃了。

摘自肖华回忆录《悠悠往事》

No.3

1978年,恢复高考。

张诒谋觉得机会来了。

报考北京电影学院那年,大龄青年张艺谋已经整整二十八岁了。

而当时北影的报考硬指标是22岁。

张诒谋被拦了下来。

这时候,北京姑娘肖华又一次展现自己独特的优势。

肖华有个姐夫叫王滌寰,当时已经是《中国烹饪》杂志社的摄影记者,后来还成了杂志社的主编。

肖华给姐夫看了张诒谋的摄影作品,请姐夫帮忙。

姐夫挺帮忙,立即找到当时的文化部长黄镇,请他帮忙,并让张艺谋准备了一个自己的摄影作品集。同时还给部长写了一封长信。

黄镇是参加晋冀鲁豫边区创建的老革命。1930年代就入了党。更重要的是干革 命之前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画的科班毕业生。后来我军的军旗就是黄镇设计的。

长征时期黄镇创作的漫画《过湘江》

姐夫这算是找对人了。

黄镇一看,这是人才。爱才的文化部长立马安排文化部秘书长漫画家华君武去同学校打招呼。

没想到电影学院并不想买账,反而給文化部打了一份报告,强调张诒谋确实年龄太大了,已经不合适学习摄影。

黄镇是军人出身,建国后作为著名的将军大使转战外交战线,后来邓先生复出后又委以重任搞文化工作,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部长大人看了报告,大笔一挥,年龄大少学两年,四年長了,上两年也行嘛,人才难得。

这样几经周折,28岁的大龄青年张诒谋才被破格录取,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很多时候,人生的关键时刻,需要长时间忍耐和反人性的坚持。

比如张诒谋对初中女同学肖华的追求,很多人可能因为自己的出身、经济条件就放弃自己的爱情了,张诒谋没有;很多人下乡之后就自暴自弃留在农村了,张诒谋没有;还有不少人招工进城后,当一名国有企业工人,福利待遇很好,吃穿不愁,也就知足常乐了,张诒谋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更是这样,都找到文化部部长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后来张诒谋获得巨大成功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期间的张诒谋(右一)

上了大学之后,张诒谋改名了。

新名字叫张艺谋。

艺谋,艺谋。

改名明志。

后半生就是要献身于祖国的艺术事业了。

No.4

1982年,张艺谋毕业后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当摄影师。

八零年代,偏远的广影厂虽然比不了北影厂上影厂这些大厂,但是厂领导也锐意进取,特别重视张艺谋这样科班毕业的高材生。

1983年,广影厂投拍电影《一个和八个》和《黄土地》,导演分别是陈凯歌和张军钊。厂长韦必达大胆重用名不见经传的张艺谋担任两部影片的主摄影。

因为跨大半个中国,交通也很不方便,张艺谋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那时他每月工资不高,却每月要挤出30元寄回家,剩下的钱吃饭,买洗漱用品和书籍。这点钱根本不够花,张艺谋是单位有名的穷人,经常向同事借钱。

这时肖华已经怀孕几个月了,挺着大肚子的她不但要上班,还要照顾好怀孕的自己。

听闻电话那头的张艺谋不习惯南方的饮食,她步履蹒跚地从市场上买来牛肉,做成他爱吃的牛肉锅盔,然后挺着肚子吃力地乘公交车去邮局给他寄到广西。

1983年,张艺谋和肖华生了一个女儿,因为是在三月末出生,所以起了个名字叫做“张末”。这个时候,张艺谋正在广西执导影片《一个和八个》。孩子出生半个月了,张艺谋才拍完电影,回来看襁褓之女。

张艺谋与肖华和女儿张末,曾经甜蜜的一家三口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和八个》让张艺谋收获了电影优秀摄影奖。张艺谋的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985年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黄土地》也上映了,负责电影摄影的张艺谋,一口气获金鸡奖最佳摄影、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优秀制片技术奖等多个国内外大奖。

一举成名。

这部影片使得时年35岁的张艺谋跨入了中国一线摄影师的行列。

1987年,张艺谋作为演员出演了电影《老井》,并获第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第8届电影金鸡奖和第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影帝。

不管是摄影,还是演员,一出手就是行业第一,张艺谋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一身才华,也是在这一年,张艺谋决定自己做导演。

他选中的是当时还不是很出名的一位山东籍作家的作品,《红高粱》。

作家名叫莫言。

莫言(左二)与张艺谋和《红高粱》主演巩俐、姜文在拍摄现场

作为导演张艺谋的处女座,《红高粱》一炮打响。

《红高粱》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这是中国导演执导的电影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上首次获得最高奖项。

张艺谋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最顶级导演之一,江湖人称“第五代导演”旗手。女一号当时还是中戏表演系学生的巩俐也凭借此片收获了巨大的名气。

张艺谋在金钟奖领奖现场,意气风发,其时年仅37岁

拍摄《红高粱》期间,张艺谋和女主角巩俐因戏生情。

虽然圈子内传言不断,但是远在西安、一心照顾家里的肖华被蒙在鼓里。直到有一天肖华竟然从丈夫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封巩俐写给张艺谋的情书:

“你走了,把我的心也一起带走了。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你赖在我怀里的样子可爱极了!”

署名巩俐。

张艺谋回到家后,面对肖华的质问也毫不隐瞒,明确表示:

“我想换一种活法。”

一个月后,肖华和张艺谋办了离婚手续,毅然决然离开这个她曾经深爱的男人。

1989年4月26日,肖华写完了自己的回忆录,与张艺谋也是自己二十多年的青春告别:

“别了,张艺谋,我和女儿衷心地祝愿你迅速地穿过高梁地,奔向更加辉煌的前方。”

No.5

耐人寻味的是,一度轰轰烈烈的张巩恋经历长达八年的长跑后,选择了分手。巩俐远嫁新加坡,夫君是烟草商人黄河祥。

而张艺谋的电影事业蒸蒸日上,谋女郎已经超过一打,偶尔也有真真假假的绯闻传出,但是一直未婚。

没人知道惜字如金的张艺谋内心真实的想法。

多年之后的2014年1月9日,一纸无锡市滨湖区计生局的通知,大家才知道,50后老谋子,49岁那一年,娶了19岁的80后无锡姑娘陈婷,悄没生息的一口气生了两二一女,三个娃。

滨湖区计生局称已向张艺谋夫妇寄送了《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依法征收计划外生育费及社会抚养费共计748.78万元。

张艺谋全家福。一排左起:张一男(张艺谋二子)、张艺谋、张一丁(张艺谋三子)、张艺谋母亲张孝友、张一娇(张艺谋四女);二排左起:孟丹青(瑞士人Nomad,张艺谋大女婿)、张末(张艺谋前妻长女)、陈婷(张艺谋现任妻子)。

张艺谋与第二任妻子陈婷全家福。娃娃们都长大了。

关键词: 黄埔军校 国际电影节 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