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国内,3月31日西安江村大墓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千年谜团破解,令人振奋;海外,《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大型文物展如火如荼在日本展出,备受追捧。西安,再次因为孕育承载了辉煌璀璨的周秦汉文明被“闪光灯”聚焦。

煌煌周秦汉文化受热捧

3月31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揭晓,陕西西安江村大墓位列其中。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当时消息一出,全球近400家主流媒体聚焦了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江村大墓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十一陵的名位问题,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此次江村大墓的入选,再次引起广泛关注,掀起海内外报道热潮。

同一时刻,在日本京都,从3月25日《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大型文物展开展以来,每天前去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日本产经新闻社、关西电视台、京都新闻社、京都电视台、东京新闻、中日新闻等媒体纷纷予以推介宣传。

“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情,其实是从不同侧面讲述西安厚重的秦汉文明史。”30日,西北大学历史学教授韩养民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解读。韩教授认为,唐都长安往往被提及得更多,但是作为周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安同样孕育承载了辉煌璀璨的周秦汉文明,在他看来,“此次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和周秦汉文物海外大展,既是对文化瑰宝的展示,也是周秦汉文化承载者西安城市形象的一次有力展示。借这些文物盛事,西安在海内外不断擦亮周秦汉文化金名片!”

据《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大型文物展策展人、日中文化协会专务理事唐启山介绍,此次展出备受日本民众追捧,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市民游客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结伴而来的年轻人,还有带着孩子认识中国历史的家长,不仅是名声在外的秦兵马俑,几乎每个展柜的周秦汉文物都像磁石般吸引着观众驻足欣赏,认真品读,国外民众对以兵马俑为代表的周秦汉文物展的高度认同和盎然兴趣令人自豪。

文物“活起来”讲述西安故事

这样的展出效果正切合了举办此次海外展的初心。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主任侯宁彬介绍,此次展览筹备颇费周折,中间因疫情等原因,经过中日双方3年多的不懈努力才得以实现,成为今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两国重要的文化交流项目,精心挑选的120余件(组)周秦汉时期珍贵文物,集中展示周秦汉盛世文明,讲述中国故事、陕西故事、西安故事,深化两国友谊。

在展出文物的陈列大纲中,记者看到,文物类别十分丰富,反映了中华民族从西周到东汉晚期方方面面的发展进程。父癸铜鼎,最早用来盛、煮食物,后成为宗庙里用作摆放祭祀用品的礼器,展示了西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由石灰岩或大理石制成的“年”石磬,展示出从春秋到秦礼乐文化的承袭;义渠人形象的小型骑马俑,说明战国晚期秦国军队已经吸纳了很多部族的人,统一步伐在加快;“长乐未央”瓦当,是汉代盛行将吉祥文字置于瓦当的一种独特样式。

“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周秦汉都是具有开创意义的时代,表现出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也和今天西安的城市精神一致。”韩养民教授介绍,西周开创礼乐制度,把诸多礼仪纳于规范,奠定华夏礼仪基础,影响后世几千年,使泱泱中华享有“礼仪之邦”美誉;秦变法图强,结束分裂一统天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推行一系列崭新制度,虽然短暂却波澜壮阔,影响深远;汉承秦制,在国家治理方面不断完善,同时开启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历史时代,这也才有了伟大的丝绸之路,汉长安城成为第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这次文物展表现出周秦汉文化的气质,也让西安在海外的形象更全面立体。”韩教授说。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秦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