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假期将至,春的气息也如约而至,气温回暖,食品不做好保鲜存储,极易引起食源性疾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头痛、头晕等症状。

为更好地预防食源性疾病,特提醒大家注意:

一、遵守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尽量减少外出聚集就餐。

建议:外出就餐应选择食品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证照齐全的餐饮单位,不在无证照摊贩就餐。聚餐要遵守本地防控新冠疫情的相关规定,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有距离。

二、家庭烹饪时,养成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注意以下几点:

1.勤洗手。处理生、熟食物及其包装前后要勤洗手,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食物加工前要认真清洗,清洗时注意防止水花飞溅。烹调加工完毕后及时清洗和消毒台面和厨具。

2.生熟分开。制备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加工和盛放生肉、水产品和蔬菜的器具要与熟食分开,使用后要及时清洗消毒;处理畜禽肉类和水产品类食品时更要特别注意,在冰箱储存时也要分隔存放。

3、食物要烧熟煮透。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不能耐受高温,可通过加热杀灭。加热食物时,其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并保持30秒以上,即可确保食用安全。

4、合理保存。做好的食品尽快食用,常温下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不能及时食用的食物要冷藏或冷冻存放。剩余食物要及时冷藏,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彻底加热充分后方可食用。

三、警惕食用野菜中毒

春夏之交,恰逢清明小长假,很多人会选择外出踏青,摘食野菜。尽管野菜具有独特风味,而每年因误采误食野菜导致的中毒事件却频频发生。

以黄花菜和萱草为例,黄花菜是萱草属植物的一种,萱草属中除黄花菜外,其余多不可食用。我们日常在花坛中见到的是大苞萱草或者金娃娃萱草均属萱草属植物。萱草中含有秋水仙碱,烹饪加工很难祛除,误食后就会出现口干、腹泻、头晕等中毒症状。

建议:

(1) 不要随意在公园或路边采摘野菜食用,采摘野菜一定要注意避开环境污染的区域,如化工厂、污水排放池、公路、垃圾填埋场等附近区域,即使这些地方的野菜生长茂盛,也不要采摘食用。

(2) 采摘野菜不要选择不熟悉、不认识的品种,避免食用有毒野菜造成伤害。

(3) 购买野菜应在正规商家选购,选择本地种植、具有多年食用历史的野菜,慎重购买少见的品种。

(4) 而且很多野菜都是药食同源,一次不宜吃得太多。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哺乳期妇女尽量不吃或少吃野菜。

(5) 怀疑自己误食野菜中毒应尽快就医。同时保留剩余食材,留证待查。

四、不采食野生蘑菇,谨防毒蘑菇中毒。

春天也是多种蘑菇生长旺盛时节,蘑菇鲜美可口,但目前还没有简单易行准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毒蘑菇的方法和经验并不可靠,避免毒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是不采食野生蘑菇哦。

五、适量尝鲜春笋

竹笋,是竹鞭或秆基上的芽萌发分化而成的膨大的芽或分化的茎。四月,正是春笋竞相破土之时,由于竹笋肉厚、色白、质嫩、气香、味鲜,做法多样,有油焖春笋、竹笋炒肉、腌笃鲜、香菇焖春笋等,广受消费者喜爱。

其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建议可适量食用哦。

最后温馨提示:

日常饮食注意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倡导使用公筷公勺,杜绝浪费。

节假日我们也要注意合理饮食, 杜绝浪费。平衡膳食,保持注意食物多样性,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杂粮,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中心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