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将目光转向了西北地区,并于214年彻底平定了西北地区。为了取得对刘备有利的战略态势,曹操又于215年进军汉中,以此作为将来进攻益州的战略基地。同年七月,曹军进至阳平关,距南郑仅百里。曹操采用

“欲进形以退”

的战术,率军佯退,等阳平关守军戒备松弛之际,派高祚等趁夜投降,大破张卫。张鲁弃南郑逃去益州巴中。曹操不战而进入南郑,占有了汉中,还从汉中徙民8万余到洛阳、邺城。

曹操夺得汉中时,刘备已经占据了成都。主簿司马懿就建议曹操趁刘备此时在荆州(前往公安与孙权争荆州,刘备以占据凉州后再还为由再次推托),而益州人心为附时对益州用兵。曹操很想听从司马懿的建议,趁机发兵益州,但此时孙刘联盟尚在。曹操担心进攻益州后,诸葛亮、张飞据险而守,主力部队一旦在益州被牵制,孙权就会趁势在淮南地区与关羽联合发动进攻,担心会因此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就拒绝了司马懿的建议。

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关系着益州的生存与发展,因而刘备任命张飞为巴西太守,负责防御汉中曹军,然后整顿内政,待政权稳定后再出兵汉中。十二月,曹操留夏侯渊督张郃、徐晃等镇守汉中。离开前任命张郃进军巴中,将巴西、巴东二郡百姓迁往汉中。张郃进至宕渠,为张飞所阻,相拒50余日后,终被张飞在瓦口击败,退回南郑。刘备也从江州返回成都。

作战经过

公元217年十月,此时的刘备经过一年多的治理、整顿,在蜀的统治基本稳定。于是,法正就建议刘备进攻汉中,他认为曹操只留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在力量上无法与整个益州相比,在才智上也无法与益州相比。这与刘备的想法不谋而合,就在同年冬天派张飞、吴兰、马超、雷同率先进攻武都郡,防止曹操援军南下支援。

次年春,刘备留诸葛亮镇守成都,负责调配后勤一事,自己带着自统赵云、黄忠、魏延等率主力大军向汉中进军。

曹操军在汉中地区的防御体系是:夏侯渊与赵顒守阳平关,徐晃守马鸣阁道,张郃守广石,曹洪、曹真、曹休(曹操后派支援)守武都郡。

二月,张飞进军至固山、吴兰、雷同进攻下辩(武都治所)。为了配合进攻下辩,张飞就扬言要切断曹洪的后路,曹洪一听,有些犹豫,但曹休认为,真要切断后路应该派出军队秘密前往,而不是大张旗鼓的说出来,以此判断出刘备军主力未到,张飞只是想吓退曹洪。于是,曹洪大举进攻并斩杀吴兰,张飞、马超只好退守巴西。

刘备因僵持在阳平关外且损失惨重,急忙派诸葛亮发兵增援,于是诸葛亮调集蜀地全部军队北上增援,而曹操此时也从邺城赶到了长安。

公元219年正月,此时的刘备已经在阳平关与夏侯渊僵持了一年,为了扭转战局,刘备只好南渡沔水,迂回到了阳平关的侧翼,在定军山扎营。夏侯渊迅急率军反击,围筑营垒,以张郃守东围、自己守西围,与刘备对抗。刘备听从法正的建议,趁夜烧毁围鹿角,先攻张郃,张郃不敌,夏侯渊急忙分兵援助,刘备趁此机会又让黄忠进攻西围,斩杀夏侯渊及赵顒。张郃则突围成功,拒守阳平关。

次日,刘备想要渡过汉水发起进攻,阳平关诸将认为刘备人多,应该依水列阵以阻止刘备渡河。但司马郭淮认为,依水列阵是示弱的表现,会动摇军心,应该远离河岸以此诱惑敌军渡河,待敌军渡河一半时再发起进攻。张郃遂采取郭淮的建议,而刘备见曹军远离河岸列阵,担心大军遭遇不测,便停止了渡河进攻。

三月,南阳之乱平定(侯音起兵响应关羽),曹操这才自长安经褒斜道向汉中进军。为了防止刘备军埋伏,曹操派先锋部队先控制沿途要隘警戒,然后再率领大军通过,于同月抵达南郑。刘备得知后,扼守险要,坚守不出,让曹操没办法进攻。在得知曹操运粮至北山下时,刘备又派黄忠带兵前去袭击,因为黄忠超过了约定时间还没返回,刘备又派赵云带数十骑前去查看。途中,赵云遇见曹军,且战且退,回到大营后,将大营大门打开,曹军见此情形担心有埋伏,就准备后撤。赵云见此,派人擂鼓助威,以强攻劲弩射之,曹军争相逃命,践踏、坠入汉水者无数。第二天,刘备来到赵云大营,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而曹操在与刘备对峙一个月后,因魏军多有逃亡且战事毫无进展,就放弃汉中带兵退回长安(杨修鸡肋一事就于此时发生),留张郃守陈仓。为了防止刘备占领武都威胁关中地区,曹操派张既、曹真守武都,曹洪则率军返回陈仓。

刘备占据汉中后,为了使其与荆州相连,命孟达由秭归北攻房陵,刘封由汉中顺沔水东进至西城南下,指挥孟达会攻上庸。太守申耽投降。遂命刘封屯军上庸,以屏障汉中。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

结语

汉中之地,北连关中,西连荆州,南连益州,西连秦陇地区,对曹操来说只是一个进攻益州的战略基地,而对刘备来说,汉中的重要性关乎着益州的存亡。

刘备背靠巴蜀,进攻汉中之战,在地理上运输物资教曹操军便捷,而在无法攻克阳平关后,诸葛亮将蜀地之兵全部北上,使刘备在兵力上占据优势。在汉中之战中,除镇守荆州的关羽、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几乎是能臣骁将全部上场,而镇守汉中的只是夏侯渊、张郃等人。所以,无论在人力、物力上,汉中之战都注定了是刘备胜利。

关键词: 汉中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