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夫,1908年出生于湖北大悟县宣化店郑家冲的一个农民家庭,年幼时父母相继过世,家庭十分清贫。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潮夫个头高,身体素质好,农村的力气活都会干。21岁时,张潮夫加入了宣化店游击队,22岁正式加入红军,成为红四方面军12师34团的一名战士。
在部队,张潮夫优秀的身体素质有了用武之地,不久就调任机枪班班长。这可是个责任重大的职位,那时红军武器装备落后,机枪班就是团里的重火力了。他带领机枪班战士,参加了鄂豫皖“反围剿”作战,并跟随部队越过平汉路,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向关中进发,在战场上,哪里有难啃的硬骨头,张潮夫和他的机枪班就出现在哪里。
张潮夫
按照计划,红四方面军要进入关中地区,必须翻越漫川关。蒋介石早就料到这一点,在漫川关布下天罗地网。敌军三个团占据漫川关有利地形,堵住红军去路;敌第44师、42师,分别在漫川关左右两侧摆开阵势,对我军形成合围之势。
这是关系到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徐向前没有像以往一样保持沉默,而是挺身而出说:“分散突围,只能是死路一条。”必须撕开一条口子,从这里闯过去。
34团担任主攻任务,团长许世友命令张潮夫,将六挺机枪一字排开,硬是从火网中撕开了一条血路,掩护全军脱离险境。
许世友
在四川大巴山,张潮夫参与了创建和保卫川陕革命地的战斗,先后担任红九军25师的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务,逐步成长为我军的一名优秀指挥官。
1937年10月,张潮夫随红九军开始了惨烈的西征。渡过黄河后,红九军一路畅通无阻,由景泰县进入古浪境内。此时,张潮夫任25师73团政治处主任。
古浪是战略要地,一旦失守,直接威胁兰州的安全。因此,马步芳高度重视,立即任马元海为总指挥,率领三个骑兵旅、两个步兵旅和众多民团,从西南、东北两个方向向红九军杀来。
干柴洼位于古浪县东南,四面高山,中间低洼,易攻难守。马元海采取人海战术,组织大批士兵,在大炮的掩护下,向红九军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
27师防守娘娘庙一带阵地,张潮夫随1营参加战斗。战斗进行到第二天,娘娘庙阵地失守,红九军军部所在地大方院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军长孙玉清立即命令指挥部全体人员全部参加战斗,掩护军部机关突围。
此时,73团团长张尚达在战斗中受伤。危急时刻,红25师赶到,张潮夫和团政委一起立即组织部队,配合25师进行反击。马元海没有料到红军此时还有能力打反击,一下子被打蒙了。利用这个时间间隙,红九军撤出了干柴洼,向横梁山转移。
敌人占领干柴洼后,将来不及转移的红军伤员搜出,全部杀害,73团团长张尚达牺牲。
马元海调整战术,组织部队追击红九军,并于第二天赶到横梁山,并立即发起了攻击。红九军且战且走,组织部队反击取胜后,再次突围,于12月15日占领古浪城。
马步芳得知古浪失守,立即调动马呈祥、马全义部驰援,并下死命令,一定要夺回古浪县城。
张潮夫所在的73团担任古浪峡口的防守任务。在敌人的猛烈进攻下,古浪峡口、西阳山两处阵地失守,马家军从水门关攻入古浪城内。
马家军来到太快了,红九军首尾不能相顾,被敌人分隔包围,部队被迫各自为战,与敌人展开巷战。
张潮夫抱着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带领战士们左冲右突,一时之间杀得天昏地暗。
天黑了下来,敌人停止了进攻。借着夜色的掩护,红九军将士们悄悄撤出了阵地,向四十里铺撤退。
马家军骑兵
古浪一战,红九军折损过半,元气大伤。此时的73团,只剩下一个营的人马,张潮夫和战友们互相搀扶着,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后来的战斗一场比一场惨烈,张潮夫随红九军一起,经倪家营子,向祁连山中转移。在梨园口,红九军负责掩护主力部队上山。陈海松政委壮烈牺牲,部队被打散了。
战斗中,张潮夫受伤倒地,被埋在死人堆中。马家军打扫战场时,发现没有死的就补枪。敌人从张潮夫身上搜出了一块银元,也许是得到意外之财的怜悯,就没有补枪。
等敌人走后,张潮夫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东躲西藏,一路靠讨饭为生,历经苦难,终于找到了援西军驻地,最终回到延安。一路上,当地人见张潮夫身材高大,愿意雇他做工,甚至还有的老乡愿意招他做上门女婿,他都谢绝了。他的心思只有一个:回延安。
一提起西路军的这段历程,张潮夫将军眼里总含满泪水。想一想长眠在祁连山的战友,老将军总是情不自禁地念着,太惨烈了!太惨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