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王”胡宗南,他是国民党上将军衔,曾手握数十万大军,深得蒋介石信任,为何最终晚年结局却抑郁寡欢,生活凄凉?本期我们就来聊聊他的故事。
胡宗南是浙江人,年轻时胡宗南迷恋过一段时间打麻将,负债很多。在同乡的帮助下,胡宗南才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由于当时黄埔军校是优中选优,对身体学识都有一定要求,要中学毕业,身体不错的人才行,胡宗南上学的成绩不错,但身体条件却有些欠缺,身高不足1米6,幸得廖仲恺同意,进入了黄埔一期,这一年的胡宗南已经28岁了,他虚报了年龄才得以进入。
胡宗南由于年纪稍长,在黄埔一期中更为成熟,相同时期的陈赓大将,郑洞国,黄维等人此时仍然较为年轻,20岁刚出头,这让胡宗南在表现上稍显优势。加上胡宗南是浙江同乡,又是蒋介石的“天子门生”,胡宗南的仕途可谓扶摇直上。
从第一军军长到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再到抗战结束后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成了黄埔军校中第一个大战区的司令长官,蒋介石对他的信任可见一斑。
精心“排练”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蓄意挑起内战,胡宗南听从蒋介石吩咐,调集大军进攻延安,我军为了战略上的考虑,暂时放弃延安,留给了胡宗南一座空城。胡宗南却吹嘘起了自己的功绩,谎称大捷,吹嘘敌军伤亡“一万有余”,蒋介石得知后,十分高兴,写信安排让胡宗南从中将升为上将,还告诉胡宗南为他安排了记者团参观,想大肆吹嘘一番。
胡宗南一见还有这样的事,慌了神,马上组织人员制造“大捷”,让手下的工兵先开挖“坟墓”,为了逼真,两方人员的坟墓都有,还用木牌制作了一些假信息当做身份。
然后又将一些落上灰的旧武器拿出来当成战利品。为了证明对方有被俘虏人员,胡宗南还安排手下战士当“俘虏”,提前做好问答工作,还有类似“工资”的银元激励,选择一些人担任敌军“旅长”,多番排练,防止露馅。
胡宗南在延安还办了一场轰动的婚礼,此时他已经51岁了。胡宗南虽然占领了延安,却已经势成骑虎,进退不得。尽管胡宗南个人的道路在逐渐向上,但国民党当局却已经在错误的道路上一去不返,胡宗南在陕北地区,得不到群众支持,尽管知道我军就在此地,却如同两眼一抹黑,就是抓不到我军战士,利用胡宗南轻敌的情绪,我军不断伏击,胡宗南遭遇多次失败。
失败了的胡宗南,嚣张气焰已经被打压了下去,他转入防守姿势,安排重兵把守延安、洛川等地,彭总将目光放到了延安旁的宜川上,采用围城打援的方式,将胡宗南部的主力刘戡引诱出来,对刘戡实施了歼灭,宜川战役最终取得了大胜。
我军对胡宗南不仅在军事上发动进攻,也希望胡宗南能够改过自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争取过胡宗南的起义。
多次败逃
1949年,胡宗南在我西北野战军的攻势下,不得不放弃了西安,到了宝鸡后不久,又逃到汉中,想要继续和我军对峙,但此时双方的局面已然发生了根本转变,胡宗南多次败退,心态发生了变化,已经感觉到自己前途未卜,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正在此时,胡宗南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张新,张新曾是胡宗南的旧部,在1947年一次战役中被我军解放。胡宗南逃跑后,张新接到组织安排,前往争取胡宗南起义,他将组织写好的密信放在鞋底,从宝鸡前往汉中,但遇到了特务被抓获,特务将他身上搜了个干净,却没将密信搜出。
胡宗南将张新从监狱中提出,三次与张新交谈,多次询问他的情况,张新谈了一些在我军工作中见到的景象,胡宗南此时心情十分不平静,一会站起来,一会又坐下,内心挣扎。第三次询问时,胡宗南突然提出了有关文天祥的话题,胡宗南无法摆脱自己的个人感情,这才有此一问。
胡宗南之后再也没见过张新,他已经有了选择。到了同年的12月,经过两场战役,胡宗南被彻底赶出了西北,退守西南。重庆解放后,蒋介石逃往成都,此时宋希濂和罗广文等人率领的国民党军队,已经在我军攻势下溃退,胡宗南的部队被困在成都附近,胡宗南计划带着部队开始向西昌逃窜,蒋介石却命令胡宗南一定要守住成都,争议还在进行中,局势却陡然发生转变,刘文辉等三人起义,给予敌人沉重打击,蒋介石担心自己被抓到,让胡宗南坚守成都,自己选择乘飞机离开。
晚年郁郁寡欢
胡宗南知道成都已经无法守住,命令部队开往西昌,但我军已经将国民党军队逃跑的道路阶段,30万部队主力已经被我军歼灭大多,仅剩不到千人,逃到西昌。
胡宗南自己选择乘飞机逃到了海南三亚,但蒋介石知道他逃跑后,十分生气,又让胡宗南返回西昌,无奈胡宗南再次回到西昌,残部被消灭后,胡宗南逃往宝岛。
胡宗南到达后,胡宗南遭到弹劾,蒋介石对他在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失利十分生气,但又认为胡宗南对他仍算忠心,将责任都推给他也不合适,最终放了胡宗南一马,胡宗南自此离开了国民党的中心,后担任闲职,胡宗南十分压抑。他的儿子胡为善回忆,有时他和父亲去爬山,胡宗南总是对着无人的深山中,大声的呐喊,有时累得不行才会停下来。
1962年,胡宗南心脏病病情恶化住进医院,凌晨三点,他突然惊叫数声昏迷,最终抢救无效在台北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