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5月,全面内战已经迫在眉睫,已经住院治病1年的郭化若非常焦急,他很想到前线工作。当他接到调任华东前线后,心情是非常愉快的。
一周后,郭化若带着妻儿离开了战斗、生活了十年的延安,通过层层封锁线,历经一个月抵达山东临沂。
见到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新四军军长的陈毅后,准备安排他到鲁南军区担任司令员,征求他的意见。郭化若认为不妥当,自己初来乍到,对于鲁南情况不熟悉,而且自己已经长达十几年没有在前线指挥了,先担任副职更为合适。
郭化若的革命生涯,1932年因被扣上“托派”的帽子,而离开前线在红军学校干教育工作,甚至连个党员的身份也没了。直到1938年,他的问题才得到彻底解决。尽管从事老本行,担任军委作战局局长。可在这7年中,他没有在前线工作,即便担任作战局局长,也是负责前线战况的汇总、收集等工作,并不参与实际的作战部署。
而且在延安,他还创办报纸刊物,研究孙子兵法等,俨然成为“知识型学者”。
1944年,曾经在黄埔军校、苏联留学出身的炮兵专业的他,在专业上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中央要以八路军炮兵团为基础组建炮兵学校,培养炮兵人才。
说到炮,斯大林说“它是战争之神”!确实如此!
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打城市攻坚战,炮兵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在红军和抗战时期,都是战士们拿着炸药包摧毁敌人共事,随着解放军炮兵发展,一场炮战可以摧毁敌人大部分防御工事,在攻坚战上,能减少自己伤亡,快速打垮敌人。
郭化若亲自编教材,找办学地址,准备就绪后,组建三个炮兵大队,1300名学员。当工作步入正轨后,他一场急病中断工作。炮兵学校迁移到东北办学,他因病没有前行。
直到1946年5月底,他重新被分配到华东打仗。
陈老总让他担任鲁南军区司令员,他是犹豫的,比较对鲁南各方面都不了解,怎么带兵打仗。在他来之前,一直由张光中、傅秋涛领导,一上来就担任司令员,不利于团结,也不好开展工作。
经过郭化若再三要求,组织上同意,他被任命为副司令员,分管作战、后勤等工作。
鲁南军区属于山东军区下辖二级军区,也是二线部队,作战区域很局限。而主力部队是山东野战军,是机动兵团作战。
在鲁南军区历练1年后,他被调任华东野战军6纵担任副司令员、4纵政委等职,开始打大仗,像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