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锦华社区的老年人在上舞蹈课。记者 刘坤摄
近年来,咸阳市秦都区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探索“红色网格”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把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基层,助推服务群众精准化和社会治理精细化,为城市社区治理装上“红色引擎”,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小网格”
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咱们社区有一栋楼目前属于封控管理状态,现需几名志愿者给该栋楼住户配送物资,可以参加的请报名。”4月7日,秦都区吴家堡街道天王第二社区第一书记吴培培在社区志愿者微信群发了一条招募信息。
“我报名!”吴炎及时回复。吴炎是一名党员,尽管年过六旬,但疫情防控期间,她经常为社区工作忙前忙后,带动更多群众参与社区工作。
秦都区依托“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党员中心户”五级网格组织体系,把党组织的服务治理延伸到基层一线。
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做好对辖区门店商户的管理与服务?秦都区人民路街道渭阳路北社区将“红色网格”覆盖到辖区的196户门店商户,建立微信群,群内有综合执法、环卫、食药所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网格长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长不定期推送各类疫情防控信息、便民信息以及与商户相关的政策信息。
“秦都区106个社区共划分893个网格,设置424个网格党支部、715个楼栋党小组、1091个党员中心户、配备1219名网格员。一名名网格员深入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常态化开展疫情筛查、全天候轮班值守、人居环境消杀等工作,一个个‘小网格’成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强堡垒。”秦都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王高林说。
党员网格长带动
全民参与城市管理
商业聚集区的流动摊位该如何管理?这一直是城市基层治理中的一个难题。4月11日,记者在位于咸阳市主城区商业聚集区的人民路街道辖区,看到一批特殊的“卫生协管员”,他们不是专门的管理者,而是流动摊位的经营者。
“当了‘卫生协管员’后,我不光把自己摊点周边的卫生保持好,还和其他经营者相互监督,也体会到了管理人员的不容易。”流动摊位经营者张坤说,他曾因摊位卫生条件不合格被处罚,如今自己摊位干净了,生意也越来越好。
据人民路街道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副所长牛渭凯介绍,他们采取“角色互换、志愿服务、以工代罚”模式,先后引导22名违章摊贩参与城市管理工作,既纠正了摊贩的违章行为,也为城市管理工作增加了人员力量。
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党组织作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人民路街道采用党员网格长招募辖区党员、群众、商户、路段长、清扫员作为网格员,壮大网格员队伍,让更多的人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
“通过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全民参与,人民路街道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成效初显,我们将进一步下足‘绣花’功夫,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人民路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哲舟说。
网格赋能
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4月11日,在秦都区渭滨街道锦华社区,社区老年课堂声乐班热闹非凡,快乐的歌声传出了教室。“社区有了老年课堂,不仅让我们老年人有了去处,还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学员张爱华说。
张爱华能选到心仪的课程,离不开社区的网格群。“开什么课程,选哪位老师,对课程的建议,居民都可以通过社区网格群反馈上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家对声乐课特别感兴趣,就增加了声乐课的开课频次。”渭滨街道锦华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冰说。
近年来,渭滨街道围绕居民需求,试点推行“公益+市场”社区治理新模式,探索引进一批社会组织,引导其到辖区开展各类免费或低偿服务,努力构建“基本服务政府兜底、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专业化服务市场为主”的社区服务新格局。
在声乐班隔壁,几名工作人员在为即将开班的“锦豆豆”少儿艺术课堂做准备工作。“为了让更多孩子走进艺术课堂,我们的收费标准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锦豆豆”少儿艺术课堂负责人宋凡说,社区为他们提供了教学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他们为居民提供低偿服务的底气更足了。
近年来,秦都区从群众的身边事做起,调动社会组织资源,满足群众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同时,秦都区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家政、教育、维修等资源,建立微服务清单,特别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服务对象提供上门服务,让他们享受到家门口的便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