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铁集团统一部署,自4月20日起,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7对公益性“慢火车”统一悬挂“公益性慢火车”标识标牌,持续提升公益性“慢火车”服务品质和品牌形象,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我国铁路飞速发展,舒适快捷的高铁成为广大旅客的出行首选。在高铁疾驰的背后,曾经的客运“主力军”,最具有代表性的“绿皮车”已经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在山区铁路,依然还能够看到它们穿梭的身影。这种平均时速只有五六十公里、逢站必停的“小慢车”,以其特有的方式,穿行在崇山峻岭间,成为偏远地区群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承载着他们的求学梦、出行梦和致富梦。多年来,西安局集团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打造以“助学、助农、记忆、传承”为主题的“慢火车·优生活”服务品牌,不断提升公益性“慢火车”开行品质,常态化开行西安至商南7008/7次,西安至长武8376/5次、西安至榆林7006/5次、宝鸡至平凉6074/1、6072/3次、宝鸡至广元6064/3、安康至达州6066/5次、汉中至略阳8361/4、8363/2次7对公益性“慢火车”,载着山区百姓追梦前行,几十年如一日,不停开、不涨价,以低廉的价格和温馨的服务,为山区人民营造着便捷的出行条件。
8361/2次——列车上的“农贸市场”
汉中至阳平关8361/2次慢火车,单程运行117公里,途经秦巴山区,由于沿线交通不便,起初作为职工上下班通勤使用,随着沿途山区群众乘坐人数的增加,慢慢演变成了山区群众走出大山的重要交通工具。为解决沿线村民的出行问题,这趟车从最初的2节车厢逐渐增加到5节,今年2月5日又拓展到汉中至略阳间运行。
这趟8361/2次小慢车常年运行在秦巴地区乡村之间,为了方便沿线群众售卖特色农产品,西安局集团公司将原来只有2至3节的车厢编组增挂一节改造过的车厢,专门命名为“乡村集贸市场”车厢, 为沿线群众提供农产品推介、土特产销售、生产技术交流、市场供求信息发布与收集、惠民政策宣传及随行土特产存放、列车交易等服务,形成列车“乡村集贸市场”,小慢车带着“土特产”飞出“山窝窝”。
相对于高速便捷的高铁动车,8361/2次“小慢车”以其票价低、逢站就停、宽敞实用、客货共用等特点,成为秦巴地区铁路沿线群众的最佳出行选择。对于方便当地土特产走出去、节省出行成本并改善人们生产生活条件,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了人们日常出行的“致富车”,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
6063/4次——孩子们的“铁路校车”
6063/4次公益性“慢火车”运行的宝鸡至广元区段上,沿途大多为山区,有24所学校,铁路沿线孩子要到县城上学,这趟车就成了他们的“通学车”。西安局集团公司在这趟慢火车上定制了“通学车厢”,捐赠上千册图书,为沿线千余名孩子开启车上的“乐学”世界。车厢内配备有装满课外书籍的图书柜,这些书籍的来源有爱心人士捐赠,也有乘务人员专程买来的;车厢内每排座位中间都会有名人简介和格言,这辆车因此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为“行走的图书馆”,成为孩子们心中的“放心校车”,撑起了他们的求学梦。
6063/4次公益性“慢火车”穿越秦岭,途径陕甘川三省,全长350公里,车程约12小时,全程38个站,最高票价21.5元,最低票价1元,20多年来都没有变化,平均每公里只要6分钱,真可以称得上是“最便宜的车票了”。这趟列车还设有“最美秦岭”“红色两当”“宝成精神”三个主题车厢,乘坐这趟列车不仅可以在列车上感受慢时光,还可以欣赏沿途秀丽、迷人的景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去观光采风。
7005/6次——黄土高坡上的“火车大巴”
榆林至西安7005/6次列车1995年正式开行,运行于甘钟线、包西线上,全程622公里,沿途停靠34个站点,硬座最低票价1元、最高票价35元,穿行在陕北革命老区和白水、蒲城、富平等渭北贫困山区。从城市到乡村,穿行在黄土高原的“小慢车”,连接起了无数人的乡情和亲情。开行27年来,列车极大地方便了沿线老区群众的日常出行。
7005次上的列车由于停靠站多、票价便宜,对外出务工、探亲、上学的乘客来说,这趟列车是出行的最优甚至唯一选项。各个小站都有停靠点,沿线群众出行乘坐非常方便,27年来,票价从区间最低1元从未改变过,逢站必停的运行方式始终也没有变,被沿线群众亲切地称为“火车大巴”。
慢火车在群山深处载着老乡们的希望奔跑,跑出的是老乡方便出行幸福感,跑出的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度。为进一步做好公益性“慢火车”的开行服务工作,西安局集团公司将从揭示揭挂、服务设施、服务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升级7对公益性慢火车的服务质量和惠民举措,持续做好安全管理、客运组织、设备维护、旅行服务等工作, 根据沿线群众需求,积极探索公益性慢火车更换空调车底方案,补强沿线小站进出站引导和安全服务标识,改善慢火车候乘条件,提升公益性慢火车服务保障能力,努力为沿途百姓做好“便民利民”服务,适应沿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通讯员 白春 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