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中印边境冲突、中苏珍宝岛反击战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再加上美国海军在东海和南海狂妄游弋,使得我国的国际环境进入紧张状态。国家领导由此判断出大战极有可能发生,为保证战时能够有充足的物资保障,将大城市和沿海、东北等地区的工厂转移向大后方。因转移的工厂都是在中西部的第三道国防战线内,所以也称之为三线建设。
短短的10年时间,上千个大型工厂和科研单位分布于中西部的13个省、自治区,涉及的领域有军工、民用机械、航空航天、工矿企业、科院院校等高科技的行业。陕西东有潼关西有散关、北有长城南有秦岭,复杂的地理环境形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天然堡垒。“靠山、隐蔽、分散”的选址指示下,地处山区的铜川成为陕西省三线建设主要基地之一。
印台区金锁关镇俗称三关口,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非常的重要,至今仍有杨家将抗击北方蛮族的足迹,不过让现代更为记忆犹新的是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神秘的兵工厂。金锁关西北边的山谷里有一个叫半截沟的地方,里面就有两个保密程度极高的军事单位,那就是804库和805库,对外联络为6号信箱。
804库就是储存库,主要保管全国军工产品生产所需的稀有、过重金属,比如黄金、白银、青铜、钻石稀有紧俏物资。60年代是我国的工业制造蒸蒸日上,有些稀有金属需要进口才能保证我国工业持续生产。然而此时正值中苏交恶,美国封锁的年代,特别是我国原子弹在西北爆炸后,美苏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更加的严格,804库存在尤为的重要。
60年代因战备需要,国防工业所需的稀有金属相当的紧张,特别是导弹、航空、电子产品所需的贵重金属和稀有金属,然而此时又被以美苏为首的大国封锁,进口的难度极大。为打破敌国的封锁和进口的依赖,军部还专门成立由军委直接指挥的黄金部队。黄金部队是现役军人中最为艰苦的一支部队,任务的需要每天几乎都是爬山涉水,出任务不知何时而归,为的就是寻找稀有金属。
804库和805库两个保密单位相距不远,所以两个单位共用对外联络信箱。805库是存放档案资料的战备库,资料涉及军工、航空、电子等绝密档案和设计图纸,隶属于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因涉及到军工机密的生产安全,档案库的设计和构建上要求十分的严格。在防火、防潮、防盗、防蛀虫等各个方面都有几位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室内的光线和温度上,一年四季都要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出于安保需要,804和805两库建成后省军区还派驻一个连的部队在这里驻守,1972年国内治安环境转好后减到一个排。尽管保卫的部队减少,但是站岗的都是真枪实弹的军人,胆子再肥的人也不敢靠近。里面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转业军人,哪怕是搬运工,都要进行严格的政审合格后才能招进来上班。当地有一位知识青年去考试,文化考试都已经合格,政审的时候追查到上祖辈是地主出身,家庭背景不好就被刷下来,安排到没有军工背景的三线厂去上班。
6号信箱的招待所,兄弟单位或者上级的工作人员来出差回不去的时候就被安排在招待所住宿。还有就是工作人员的家属,要是来探亲的大多数都安排在招待所住宿。招待所的客房也分有等级,县团级干部以上的房间里面都有茅斯,普通房的配置相对较简单些。1984年时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的江泽民同志曾经来到6号信箱考察,不知道当年没有在此住宿,要是在这里住宿的,恐怕这里往后开发成旅游景区,招待所又有的吹了。
80年代后中苏进入冷战期,两虎相争却给我国带来难得的稳定期。特别是85年过后苏联出兵阿富汗削弱自身实力,跟美国搞冷战最后把自己搞得岌岌可危。我国趁着难得的和平环境大搞经济建设,同时还大量裁军,很多的军工单位逐步被取消。改革开放后804库的功能逐渐减弱,于1982年撤销。805库由于后来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发展等诸多因素并入其它部位的档案馆,1988年805库也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804库和805库在备战时期隐藏在山沟里20年,最后因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而搬离出深山老林走向城市。来得突然走得也匆匆,留下的是闲置而又老旧的建筑物,还有就是默默奉献的第一代三线人,这里没有沧桑,有的就是那段热血的青春还有难以忘怀的记忆。很多地方的三线厂现在都将三线建设时期遗留下的建筑物打造成以三线文化为主题的观光园,不知铜川的三线厂未来如何,如果有,三线厂旧址又迎来新的春天,有点期待,同时致敬老一辈三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