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安康,是不是想起端午节的时候,大家都发“端午安康”的祝福语。谁要是发个“端午快乐”准被人鄙视没文化,端午节屈原投汨罗水而死,多么让人悲痛的日子,怎么能说快乐呢?无奈之下大家也只好跟风。其实,最初在古人的眼中,端午节是个佳节,不过后来被人附会成屈原的祭祀日。端午节早过了,我们今天不说端午节的事,要说一下和屈原没什么太大关系的城市---陕西安康。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秦岭和巴山腹地的安康盆地,濒临汉江,风景秀丽、山清水秀,被誉为“西安后花园”。安康虽然属于陕西,在很多人印象中是西北地区的那种干旱少雨的地方,实际并非如此。安康颇有江南城市之风,最典型的就是那里生活着数量不少的大熊猫。安康是我国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茶叶、桑蚕、油桐产区,安康的土壤富含硒元素,富硒食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硒谷”。

另外,大家比较熟悉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是湖北、河南交界处的丹江口水库,丹江口水库承接的主要来水便是上游的汉江以及安康地区的河流,安康是核心的水源区,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尽管安康默默地奉献了很多,现在却很低调,名声不显。论知名度,比不过西边的汉中,也比不过东边的湖北十堰。但是在历史上,因为安康南依巴山、北靠秦岭,中间又有凤凰山东西延伸,扼守汉江和月河交汇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拿下安康,西进可以溯汉江而上攻汉中,顺江东下可以攻今十堰、襄阳等地。汉中之兵欲下重镇襄阳,必先得安康。唐朝名相李吉甫称安康为秦之头、楚之尾,秦得则楚门开,楚得则秦门、蜀门俱开。

图-楚国灭庸国

商周时期,安康为庸国所有,庸人善战,曾助周灭商。但是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最终庸国在楚、秦、巴国围攻之下灭亡。安康地区最初落入楚国之手,楚国在此设西城,顾名思义是西边的城池。不过在张仪欺楚、秦楚丹阳之战时,大胜的秦军趁势占了西城,时为楚汉中郡治。

图-秦楚丹阳之战

蓝田之战,楚国倾国之兵攻秦,秦国差点被攻破,后来因后方空虚被魏、韩两国偷袭,楚国只好退兵。不过秦国也元气大伤,一旦楚军再度出击,秦国危矣。蓝田之战后,恰逢秦惠文王去世,内政不稳,秦国怕楚国再次联合山东诸国攻秦,决定暂时向楚示好,提出归还攻占的楚“汉中之地”,即安康地区。当时楚怀王气极,声称宁可不要西城,只要张仪入楚。实际上,楚国是舍不得的西城的,握有西城即使不能威胁秦国控制下的南郑(汉中盆地),起码也能作为缓冲。

图-秦楚蓝田之战

东汉时,将汉中郡治迁往南郑(今汉中),汉末三国时曹操攻占汉中,从汉中郡分出一部分,在今安康地区设置西城郡。后来汉中被刘备全力攻下,但是西城仍被曹操掌握在手中。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得到汉中后,就开始进攻西城和上庸(湖北竹山)。魏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刘备,刘备任命申耽之弟申仪任西城太守。蜀得西城和上庸,让曹魏的南线防御压力猛增。

若蜀军兵分两路,一路顺汉江而下,一路从荆州而上,则襄阳不保,南阳震动,曹操在洛阳也坐不安稳,估计只能迁都了。不过后来镇守上庸的蜀将大将孟达降魏,西城又回到曹魏控制之下,襄阳的安全得到保障。公元220年,曹丕称帝,第二年就将西城郡改名为魏兴郡,取“曹魏兴盛”之意。安康之名取于西晋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当时朝廷在此安置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

安康地区有个比较奇怪的现象,饮食习惯和关中、陕北有不小的差别,陕西人以面食为主,而安康人则更像南方人,米面均吃,且米饭更多。安康还有很多不同的方言,除了关中话外、很多地方的方言和四川话、湖北话等比较接近。和安康历史上人口迁移有关,明朝时为填补战乱损失的人口,从山西、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大量移民至陕南地区。也就是说安康深受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秦陇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文化习俗具有多样性。

关键词: 安康地区 蓝田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