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城东北方向四十华里处,有一个村子叫许家庙,这是陕西以及关中东部商州、洛南、蓝田、渭南、临潼等几个县的交汇处,行政村辖许家、杜家、曲子、庞家四个自然村,乃蓝田县集市贸易最繁华的的小城镇之一。
提起镇名“许家庙”三个字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哩!
据说,这姓许的老祖先原是陕南城固县许家庙人,因为在家乡犯了事,举家由汉中逃亡商州龙驹寨棣花镇。住了一段时间,又迁往洛南县保安镇。这保安镇距离蓝田县不远,当地的土特产品常常要拿到蓝田县的玉山村赶集出售,回途再捎回山里边需要的日用生活品。一来二去,时间长了,就把家搬来住在了玉山村北边现在这个地方。
许姓人搬到这个地方后以做生意养家糊口,家业日渐兴旺,人丁不断繁衍,终于成为当地大户,富甲一方。为了不忘先祖养育之恩,在村后与翟家村之间修建了许氏祠堂,日日祭祀。由于人脉、地气与天气相接,许氏家族居住的村庄成为风水宝地。
人往旺处走,鸟往高处飞。连神仙也择佳地而居,这就引起翟家村西边坡头“无量神庙”内神灵迁徙的故事来:
话说,许家祠堂北边有个土坡,中间有一条大道直通渭南,道旁有一座无量神庙,处在翟家村西边,此乃翟家人烧香祈祷的地方。这无量神庙虽不大,钟却不小,庙门外竖一个高大的木架,将铁钟挂在上面,钟响传百里,成了这儿的路标。周围各村的人都把这一段路叫做“钟坡”。
坡和钟成了翟家人的骄傲,翟家人也因庙而得福。
到了清朝末年不知哪个皇上坐江山的时候,钟坡的这口大铁钟却灵机一动,不愿再守在钟坡了,它想找一个更加美好的风水宝地栖息。于是,在某一年某一月某一日的晚上离开钟架,顺坡南下,“当啷啷当啷啷”一直滚到了许家村东南的清峪河畔,然后停了下来。
第二天早晨,翟家村人发现他们赖以生存的铁钟“跑”了,只剩偌大一个钟架空落落地蹲在那里。于是发动全村人寻找,寻着寻着终于在许家村东南河畔找到了那口翟家人引以为骄傲的铁钟,忙发动全村人拿了官绳向回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翟家人终于把钟抬了回去,重新挂在钟架上,又是烧香又是念经,庆幸大钟安全归来。
谁知当晚,也就是众人离开神庙回到家里刚刚进入梦乡之时,铁钟又“当啷啷当啷啷”地滚走了。滚动的响声把人们从睡梦中惊醒。人们打着灯笼火把吆吆喝喝又去了许家村,大铁钟果然安安稳稳地又躺在原来那个地方。翟家村人又一次组织村人抬了回去,再一次挂在钟架上。这次,他们多了一个心眼,特意用粗麻绳把铁钟牢牢地拴在钟架上,并且派人守在无量神庙里,以防铁钟再次滚走。晚上,守钟的人连觉也不敢睡,不料到后半夜人们打盹之时,钟还是“跑”了。
这一下轰动了玉山乡周围几十个村庄,人们纷纷议论:钟坡没风脉了,服不住大神钟了!还说什么“神钟往许家跑,说明许家那儿是一块风水宝地”!既然无量神不愿意在钟坡居住,干脆搬下来住到许家村东边那块空地上吧!
就这样,大家终于议出了大概的谱儿。许家周围几个村还有翟家村的头面人物在一块商量,许家村把神钟落地这块风水宝地捐献出来作为建庙的地址,翟家村献出神钟,许家村西的曲子、庞家,南边的杜家,三个村子捐钱,在这儿重修庙宇,尔后由六村共管。为了施工中便于统领,六村分为三社,翟家两村一社,许家、杜家一社,曲子、庞家一社,各选社长一名。六村头目由社长节制,三个社长听总管指挥。这就是许家庙“三社六村”的来历。
方案既定,分头行动,没多久,一座无量寿神庙建成。佛庙由前殿、腰殿、东西廊房、上殿等部分组成,当然还在前院特别用砖瓦精心建筑了一座钟亭,挂起了那口大钟。庙前再建“达摩祖师殿”,简称“祖师庙”。一座宏伟气派的庙宇出现在许家村东南方向清峪河畔。
三月三日,新庙开光,做法事,唱大戏,人如潮涌,摊贩云集,香烟袅袅。商、洛、临、渭及西京长安商贾亦远道而来,平日不甚令人注目的许家村,一下子红火起来。观光赶会的人们街谈巷议,不知谁将此事编成了顺口溜:“翟家钟,许家庙,庞、杜、曲子凑热闹。”从此,“许家庙”这个名字便远近传扬了。
许家庙地理位置适中。地处玉山北麓,清峪河水之畔,上横岭,进东山,去渭南,到商洛,都必须经过许家庙。周围各地人都到这里赶庙会,于是,清朝咸丰三年,干脆把集市由玉山村迁移到许家庙,每逢四、七、十为集市日。久而久之,许家庙成为蓝田县东乡重要集镇,蓝田县东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许家庙的声名在关中平原乃至陕西闻名。
【作者简介 】孙兴盛,蓝田县玉山镇峒峪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