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里加急、日行八百里、限三日内送达……

经常看古装剧的小伙伴们,一定听过这些台词吧。这些语言后面不仅反映的是军国大事,也衬托出通讯的重要性。

那么,古代没有高速公路,而且人迹罕至,是如何行军的?军令又是如何快速送到的?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秦代就有了解决方案。秦始皇为了快速交通,便于外出巡视和行军,还专门修了官用的驰道,用于解决军令送到和通讯问题。

驰,指快速行进,驰道,就是指快速通行的公路,路面划分为三条,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多车道道路。

历史记载:前220年,兴造甘泉宫(陕西省淳化县西北)前殿,修筑甬道连接咸阳,又以咸阳为中心筑驰道通往全国各地。前212年,派蒙恬自云阳(陕西省淳化县)到九原(内蒙古包头),修筑直道,开山填谷,凡一千八百里,兴筑多年,不能完成。修建阿房宫,其前殿(就是以前说过宽690米那个大殿)周围用木板搭起阁道,从阿房宫直抵南山(秦岭,两地航空距离四十公里)。再筑复道,从阿房宫向北,渡过渭水,直达咸阳。

其实,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举消灭六国,成就了霸业。国家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多种措施巩固新生政权。比如,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钱币等。其中,修建由国家规划的道路,也被纳入到了统治阶级的预期里。

公元前220年,也就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的第二年,就下令朝廷开始修驰道。这时候,朝廷开始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东到燕(今河北、北京一带)、齐(今山东半岛及沿海一带),南至吴、楚(今长江中下游及沿海一带)的驰道。

他还规定,路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同时为了加强管理,消灭北方的威胁,秦始皇在蒙恬北伐匈奴后,修筑了自咸阳往北,经上郡到九原的“直道,全长1800里。对西南地区,在四川还修筑了五尺宽的“五尺道”和为了穿越岭南而开的“新道”。

这些举措在政治军事上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对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如今的陕西淳化、旬邑、黄陵、富县、甘泉等地都有发现遗迹,有的地方宽达五十米至六十米。由此可见当时的辉煌和修建道路的重要性。

此外,为了隐蔽和保密的需要,秦始皇还修建了大量的甬道。

《史记·项羽本纪》载: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应当是修筑甬道作为运粮之道。项羽军“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由此看来破坏或阻断“甬道”,是取胜关键。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不给人民与休养生息,却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确实给当时社会带来了灾难。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北边匈奴一直没有解决,长城之外的危险始终没有解除。秦始皇修建具有军事用途的道路和设施,也为民族融合和大一统带来的便利,为后世的管理国家提供了借鉴。从这一点出发,他的举动还是值得称赞的。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统一全国 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