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一座千年古都,“古”到什么地步了呢?据有据可查的历史,青铜时代的西周王朝就建都于此,那时候称“镐京”,当然,这个“镐京”的区域范围可能跟今天的西安没得比,但它的确位于西安市区域内。
西周王朝之后,西安的战略地位愈发重要了起来,战国时期它成为了七雄之中最厉害的秦国的首都,秦朝建立后,又成了这个开封建王朝之先河的第一王朝的咸阳大都。然后,璀璨辉煌的两汉王朝,盛世繁华的隋唐王朝,中间还夹杂了数不胜数的魏晋南北朝诸多小王国都建都于此。
然而,当唐玄宗因为自己的骄奢淫逸和晚年无能,将偌大个盛唐王朝带向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那不可收拾的局面,西安,这一座中国人心中永远的古都,终被落第秀才黄巢一把大火烧了个精光。从此,西安便成了历史云烟中的梦幻之皇都,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的荣光。
一、朱元璋决意迁都
可是,当我仔细地翻阅历史,我惊奇地发现,后来的西安并不是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相反,它差一点又成为了一个辉煌无比的王朝的都城,只不过,这一次这座千年古都还是差了点运气,终留千古遗憾。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大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听从了天才军师刘伯温和其他一些大臣的建议,将大明首都定在了六朝古都南京。刘伯温还告诉朱元璋,这是他的龙兴之地,万万不要轻易动,一动就可能要天下大乱、流血漂杵。
朱元璋虽然生性霸道残忍,但关系到皇朝未来的事情,他还是不得不十分慎重,所以自登基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开始,他就一直兢兢业业、夙兴夜寐的在南京这座虎踞龙盘的大城之中掌控着他的帝国。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还是感觉在南京有些呆腻了,这座大城虽然说是风水极佳,还得到过诸葛亮的高度赞誉,但还是存在瑕疵:一是在这里建立的王朝不是短命,就是偏安一偶,完全不符合大明王朝威武长久的形象;二是这个地方对于掌控广袤的大明国土还是存在一些麻烦,如远方的云南贵州什么的来一趟南京都十分吃力,反之更是,影响行政效率;三是这里地处长江三角洲,战略位置不是太让人满意,谁要是占领了长江上游,就可以舳舻千里、顺江而下,不说远了,朱元璋自己就是这样拿下南京的。
综合以上情况,朱元璋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放弃刘伯温的建议,为自己的大明王朝千秋基业博一次,他一定要要迁一次都。
二、大明王朝迁都凤阳?
朱元璋最开始想迁都凤阳,这明显是个意气用事的想法,凤阳之所以能在如此众多的大城之中成为朱元璋的目标,原因很简单,这里是朱元璋的老家。
皇帝的权威性确实很高,更何况是洪武大帝朱元璋。但是,权威很高不等于真的就能一言九鼎、唯我独尊,完全一个人说了算。所以,当朱元璋把这个想法表露出来后,立即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其中就包括大明王朝的诸多股肱重臣。也确实,凤阳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如果不是因为出了个朱元璋,还真是没法和其他城市比,要做一个国家的都城,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不够格的。一句话吧,与其说迁都凤阳,还不如就留在南京。
最后,综合各方面因素,朱元璋把迁都凤阳的想法彻底掐灭了。不过,他还是给了凤阳都城的名份,在这里按照皇宫范式构筑了一座都城,后世也将这座城称为大明王朝的“中都”,明朝末年,张献忠率领部下农民军一把火将这里尽数焚毁,还掘了朱家祖坟,搞得崇祯皇帝下罪己诏向天下谢罪。
凤阳方案被毙了后,朱元璋又在寻找下一个目标,显然,南京始终没有降服过朱元璋那颗躁动不已的心,这位历史上的雄主一辈子都没怎么消停过,人生际遇的起伏难料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就算是勘定都城这样的事也是一样。洪武二十四年,他终于又找到了一个目标,西安!咱老朱家来了。
三、差点运气的西安城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早些时候,御史胡子祺上书皇帝,迫切地表达了臣民们的迁都之意,在谏书中,胡子祺表达了这么几层意思,他认为大明虽然国土辽阔,但可以定都的地方并不多,拢共算起来大概只有四个地方:
一是河东,具体位置是如今的山西省的西南部,位于秦晋大峡谷中黄河段乾坤湾,壶口瀑布及禹门口(古龙门)至鹳雀楼以东的地区,这里地势较高,利于控制西北,俯瞰东南,上古时代的尧舜禹都定都在这一片地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气候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温润的河东片区现在已经是苦寒之地,地理上有优势,但气候太差。
二是汴梁,这里连接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交通便利,天下通达,是中原的腹心,两宋王朝就定都与此(你是不是想说南宋首都不是汴梁,告诉你,你错了,南宋首都还是汴梁,临安只是南宋的行在,也就是临时首都)。但这里也有一个天然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地势过于平坦,利于北方游牧民族大举南下,几乎无险可守,北宋灭亡就是一个实证。
三是洛阳,这个古代名城的地理位置不用我介绍了,大家都很清楚,而且东周、东汉、隋唐两朝都曾经定都于此,宋太祖也曾想迁都于这里。但这里也有个缺陷,情况和汴梁差不太多,就是位于中原平原地带,地势不够险峻,虽然有嵩山、邙山等山脉,还有涧水、伊水、洛水等河流,但是,它们比起有崤函之固、泾渭之雄的关中地区来说,还是差点意思。
这个“四”就不用说了,答案呼之欲出。
同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对自己的老太子(其实也不老,就是当太子的时间稍微长了点,25年)下了个诏书,他要太子前往西安巡视,明面上是去勘探一下西部地区的山川地貌、民风政风,暗地里却是要去考察一下西安成为大明国都的可能性。
朱标在西安是怎么考察的,考察得怎么样,这点我不打算详细说,因为有些话,说了也是白说,还不如不说。重点是,当朱标从西安巡视回到南京以后,一直身体不算差的他突然就病了,而且一病不起。而且,朱标最终在病痛的折磨下轰然离世,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去世的,历史没有给出准确的答案。
个人推测,那时候的人漫游全国的较少,吃的食物也没有全国互通,所以特别容易习惯于一方水土,而朱标自打出生起,就一直生活在东南温润区域,绝少离开这一方水乡泽国,他到西安后可能会严重水土不服,这是很要命的。不管怎么样吧,朱标终究去世了,这个当了25年太子的人,大明的第二号人物,最后居然没能熬过老父亲,从那以后,大明王朝几乎举国同悲,老朱元璋据说为此几乎哭瞎了双眼,这可是他最爱的儿子啊,他还想要朱标接替他振兴大明,可惜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自己最钟爱的儿子,已经培养了25年的大明帝国太子在巡视西安后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了,那天下最利于定都的西安还能被定为首都吗?不论换作谁,这心里也应该很膈应吧。
四、刘伯温一语成谶,西安最终也成了大明王朝灭亡的发起点
朱元璋最终并没有把都城从南京迁出去,他最终在客观上实践了刘伯温的预言,当然,他也安稳地在南京待了30年,完成了一生的宏图大业。从接过元末的烂摊子,朱元璋在这座伟大的城市里缔造了“治隆唐宋”的“洪武之治”,开创了开国皇帝就创立盛世的又一个神话(历史上开国皇帝开创盛世的不太多,仅有光武中兴、开皇之治等寥寥几个)。
再说西安,从太子朱标离世之后,它就与大明王朝首都这个身份擦肩而过了,最终成为了十分遗憾的那个千年历史名城,当然,它仍是大明王朝的战略重镇。只不过,朱家人对西安始终还是存有一丝忌恨,毕竟曾经大明最受重视的那个人的死和它有关。所以,当凤阳被定为“中都”,南京被定为“南都”时,曾被朱元璋高看一眼的西安却啥也也没捞着,实在是有一点伤感。
200多年后,明末农民起义在西北地区密集爆发,其中声势最大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部均为陕西一省之人,遗憾的是,西安自从朱标去世之后,再也没有了之前的份量,虽然它是明朝的重镇,但地位却早已不同往日了。因此,明朝在经略西安的程度上多少还是欠缺些火候。
由此,没有成为国都的西安所代表的关中地区控制西部、俯瞰东南的作用就被严重削弱了。公元1644年正月,即明朝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占西安,并在西安建国,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立国号为大顺,改元永昌,1644年即为永昌元年。
即位之后,不甘偏居西部的李自成在西安待了一个月,就立即率军渡黄河东进,一路攻克汾州、阳城、蒲州、太原、潞安、彰德府、怀庆、宁武关、大同、居庸关。二月十六日,大顺军过昌平,来到沙河,大军陈列在北京城下;二月十九日,在明廷太监王德化的引导下,大顺军从德胜门进入北京城,一举将崇祯皇帝逼上煤山自缢,延续了276年的大一统的明朝灭亡。
说来也是冥冥之中自有苍天注定,西安没有被朱家定为皇都,临了,却还是在明朝过了一把国都的瘾,朱家因为一个人的离世而错失了建都西安、更好地统御天下的机会,西安却又借此成为了大明王朝灭亡的发起点,真是造化弄人,鬼神莫测啊。
衷心祝愿古都西安越来越红火,再次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光照华夏,享誉全球!
关键词: 千年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