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之所以说它带有一定误导性,就是因为题目在“主观”上已经把诸葛亮“潜意识”的定义为“冤杀良将”之辈。

可事实上,终诸葛亮一生,真正因他而死的人本就不多。更何况是良将呢。

诸葛亮死前的确召开过会议,但绝不是秘密会议。之所以不让魏延参加,也并非是要“暗算”魏延。关于这一点,一会儿小编会提到。

至于在诸葛亮还活着的时候,蜀汉的良将因诸葛亮而死的,真的是没有几个。本来蜀汉的良将就不多,诸葛亮重用还不够用呢,怎么可能再去暗算他们。

当然了,凡事不能绝对化,诸葛亮身为蜀汉的丞相,不管是为了立威,或者是为了维护蜀汉集团整体的政治利益,有些时候他也要行一些决断,才能更好的维系蜀汉的稳定。

魏延之死与诸葛亮毫无关系

魏延之死的根源并不在于诸葛亮,而在于杨仪。他和杨仪的关系非常不友好,诸葛亮还在世的时候魏、杨二人就经常发生矛盾: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很多人对诸葛亮有误会。因为,在诸葛亮临死之前,曾召杨仪、费祎、姜维开了一个秘密会议: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

此时魏延在蜀汉绝对是有着重要地位的,在诸葛亮“临死”这个关键时刻,召开了一个避开魏延的秘密会议,这个会议的内容有没有说要“暗算魏延”呢?

我们从此段记载的后半句话中,其实就能够看出端倪:

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这段话说得很明确了,魏延负责退军的断后工作。如果魏延不照搬的话,那就不管魏延了,让姜维主导退军工作。这里面没有谈过任何对魏延不利的内容。

既然不是要对魏延不利,诸葛亮为什么又不叫魏延呢?其实,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因为魏延本人是属于比较激进的将军,诸葛亮因为了解魏延的性格,所以知道魏延不会听从退兵命令。

所以说,这个会议如果叫上魏延,那很有可能会让蜀汉军队提前就分崩离析,这是诸葛亮所不愿看到的。

另外一点,那就是杨、费、姜等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算是诸葛亮的幕僚、属臣。他们与诸葛亮的私人关系远比魏延亲近。

从诸葛亮临终前的这个安排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他对魏延的约束力没有那么强。再直白点说,两个人分属两个系统。可不管怎么说,魏延的死,也不是诸葛亮所主导的。

刘封之死,是为了政治稳定

刘封的能力很强,即便是把他放在第一代三国英雄里面,刘封也是可以拿得出手的:

太祖在汉中,而刘备栖於山头,使刘封下挑战。太祖骂曰:“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

如果刘封是泛泛之辈,曹操是不会把刘封和曹彰相提并论的。可刘封也有一个问题,这个人的性格很不好。所以,他才会和孟达之间产生矛盾,导致孟达投降了曹魏。

可不管刘封的性格再怎么不好,他从来都没有过要背叛刘备的意思:

魏文帝善达之姿才容观,以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达领新城太守。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达共袭封。封不从达言??????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

孟达投降曹魏之后,曾劝说刘封来投奔,可刘封不为所动。在刘封的心里,他要追随、效忠的人只有刘备。

但刘封是不幸的。他的不幸就在于他是刘备的义子,而且他的性格还不好控制,所以等待刘封的命运只能是死亡:

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直白点说,刘封之死,的确是诸葛亮推动的。可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做,并非是为了私利,而是担心刘封在刘备死后会引发蜀汉的内部斗争。

毕竟,刘封除了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外,在很多地方与刘禅相比都充满了优势。而且,刘封也有着自己的一定势力,为了蜀汉长久稳定,只能牺牲刘封了。

马谡成了“代价”

什么算是良将,这个定义真的很难下。

如果说到了关羽这个级别才算良将,那蜀汉超不过三位。可如果要求不是这么高的话,我倒觉得马谡也可以算作良将。起码,他能算作一个好的参谋。

好的参谋未必能够亲自带兵打仗,就好比近代军学泰斗杨杰,他是一个优秀的军事理论家,可实际上战场作战的结果却远不如他在理论上的成就。

马谡也是这样,他是一个理论者,很少亲自领兵实战。只经历了一次,结果就因为这一次,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而马谡本人,也因为这次失败而被诸葛亮处死。

马谡之死怪诸葛亮么?也怪,也不怪。如果诸葛亮听了刘备的遗言,不让马谡单独领兵马谡就不会死,从这点来说,怪诸葛亮;可马谡之死的罪名并不简单的是因为战败,而是违背军令。

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军令,因为他没有遵照诸葛亮的方案在街亭防守。或许,用了诸葛亮的方案马谡也会失败,但这样一来马谡就不会因为“违背军令”而死。

诸葛亮是不愿杀马谡的,有人说马谡是在替他背锅,事实上,以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需要有人替他背锅么?答案是不需要的。

马谡之所以死,是因为他违背了军令,对于这种事是必须要立威的,否则的话以后还怎么指挥手下人。

结语

诸葛亮并非是残酷、好杀之人。不要说是蜀汉的良将,就是一般人才如廖立、政敌如李严诸葛亮也没有将他们置于死地。

魏延之死,与诸葛亮其实并无直接关系。那是他与杨仪内斗的结果,怎么也不能怪罪到诸葛亮身上。

刘封的死,是诸葛亮一手推动的,但这是无奈之举,为了刘备死后蜀汉能够稳定,刘封必须死。马谡的死,是诸葛亮亲自下令处决的,但处决马谡行的是军法,也并没有什么私心。

关键词: 秘密会议 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