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要弄清“正俗社”的来龙去脉,还得先从毛修义老先生说起。毛修义是西安东关人,系有名的中医外科大夫,家中自制“黄灵丹”“五毒膏药”等名药,家境颇为富裕。毛老先生有二子,长子毛玉卿,字体全,小时随父行医,兼管租赁瓷器铺子事宜,后来被西安某商号派驻湖北省沙市、汉口等地坐庄。次子毛子良,字体贤,在长庆社的茶坊当头家,由于毛子良常出进长庆社,又初通文墨,耳濡目染地对戏曲事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来,他本着以辅助教育、促进文化,力求对戏曲进行改良的宗旨,竭力想自筹班社。

现存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五月一日所著《西安正俗社重新改组缘启暨简章》称:“正俗社之创办,远在十五年以前,惨淡经营,煞费苦心……”根据这一记载推算,正俗社约于1918年(民国七年)由毛子良出面牵头,同张宝元、张景燕等几个人凑股分合伙筹办。经过一番紧张的准备工作,于1919年(民国八年)正月正式成立,在西安南大街银匠会馆开台演出,后来移到南院门福建会馆和梁家牌楼山西会馆。

因当时锐意兴革的易俗社,对唱词、念白的发音常以国音为标准,而听惯本地语音的小市民和城郊农民等,对此接受不了,所以毛子良一开始就把“易俗社”视为抗衡的主要对象,将其名称引申,取真正移风易俗之意,而起名为“正俗社”。为了招睐观众,他们先后从各地特聘了当时秦腔界的一些名角前来献艺,其中有须生张金鉴、刘立杰(木匠红)、毛金荣、和家彦、郑生云、高天喜、肖顺和、刘双禄,小生贾德善、史学义、肖玉堂、王应玺、戴宽民、肖燕振(武生),旦角杨金声、王俊花、李月亭(活手腕)、惠济民、万双玲、伙计红、白菜心、肖彩大(老旦),净角马建南、杨鸿声、活颜良、王德荣、雷震鸣,丑角候振奎、王三甲等。一时名角荟萃,各展绝技,流派纷呈,剧场十分叫座。

靖正恭口述王学秀整理《群英荟萃的西安正俗社》节选

编辑/刘军 审核/杨瑶 终审/李承哲

关键词: 准备工作 移风易俗 山西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