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2023年1月1日起,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的《河北省反家庭暴力条例》将正式实施。《条例》明确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领导职责,建立健全反家暴工作体系,为反家暴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细化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反家暴工作的职责。《条例》鼓励引导单位和个人抵制家庭暴力,符合见义勇为确认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和保障。

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是对人身权利的侵害。暴力发生在哪儿,都是暴力。然而,在家暴事件中,有很多受害者不敢求助、不知道如何求助,导致很多家暴事件并未暴露出来。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内部,在生活中有时候会被家人、邻居当成家务事,或家庭纠纷。尽管《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但“劝阻”也是有付出、有风险的,更何况要“制止”的话,风险更大。有这样一个案例:陕西咸阳。丈夫在妻子工作单位殴打妻子时,妻子同事仗义相助,上前制止。在撕扯过程中,丈夫将同事的脸部咬住,后者用保温壶击打前者。单位保安和其他工作人员见状也一并将丈夫按压在地,并打电话报警。丈夫被送往医院救治,待民警到达现场后,发现丈夫已经死亡。咸阳市渭城区检察院认为,阻拦丈夫家暴妻子的同事,其行为不构成犯罪,为正当防卫,依法决定对其不起诉。

对于检方有勇气和担当作出这样的结果,辩护律师在高兴的同时也认为,同事行为属于见义勇为,应予表彰。法律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个案正义,更在于对人们日常行为的引导。的确,家庭暴力是暴力,制止暴力行为,符合条件的可认定见义勇为,这一规定还有教育和引导人们行为的功能,通过对见义勇为的褒奖,为仗义出手者撑腰,有助于把家暴从“隐秘的角落”揪出来,这对于预防和干预家暴都有效,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家暴事件的发生。令人欣慰的是,此前,江苏、河南等多地出台的反家暴条例或草案,都提到制止家庭暴力行为可认定为见义勇为。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一规定仍可能遇到种种问题,一些顾虑也存在。比如,有网友称,“家暴一般都发生在私密空间,比如家里、车里等,如果第三人发现,怎么制止?总不能砸门、砸车去制止吧。”其实,见义勇为也需要智慧和技巧,可以见义智为。有网友回应说,“如果你怀疑邻居家有家暴正在发生,在确保个人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报警、敲门,甚至可以装作借一瓶醋、借一个充电器,也许一场暴力就将被你打断。”有网友问,“夫妻打架,过两天和好了,要求见义勇为者赔偿怎么办?”有网友宽慰说,“如果被认定见义勇为,前提肯定是家暴行为被认定,那就是治安甚至刑事案件,可不是他俩自己说和好就算了的。”是的,类似《条例》都突出联防联治、协同合作、综合治理,细化了多部门、多机构合作、协作和协助规定,相关内容体现在家庭暴力的预防、处置、受害人救助的各个章节条款。有了严格认定和可操作性,就能引导大家积极行动起来,让见义勇为更加理直气壮,“该出手时就出手”。

监制:祁娜

新报评论员:宋学敏

新媒体编辑:苗娜

校对:王永波

关键词: 见义勇为 家庭暴力 辩护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