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ant Panda

NEWS


【资料图】

大熊猫在人工竹林的采食痕迹和粪便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佛坪发布报道,3月29日下午,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工作人员在一片人工栽植的竹林中发现大量大熊猫活动的痕迹,是秦岭108廊道人工竹林首次发现野生大熊猫进食痕迹。

人工竹林的恢复情况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2005年以来,为了增加大熊猫食源、扩大大熊猫栖息地并增强栖息地的连通性,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WWF等机构合作,在108国道秦岭大熊猫走廊带、东凉公路两侧等重点区域种植竹林,人工恢复竹林逾3000亩。

WWF

与 108廊道

上世纪70年代,108国道秦岭段建成通车,成为巴蜀与关中通行的主要道路。但是108国道同时穿越了秦岭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昼夜川流不息的车流、公路沿线土地的开垦利用以及森林采伐经营活动,对公路沿线的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迫使该区域的野生大熊猫被分割为天华山与兴隆岭两个局域种群。

108国道秦岭隧道©️WWF

2000年,108国道秦岭隧道建成通车,108国道来往的车辆减少,种群的隔离有了缓解的希望;2007年京昆高速西安至汉中段建成通车,车辆对108国道区域的影响进一步降低,为两侧大熊猫等动物种群进行交流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但由于长时间的公路运营以及人为活动的干扰,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不能完全满足大熊猫的生存需求,靠自然的植被恢复很难在短期内改变这一状况。而东侧的天华山局域种群大熊猫数量仅为20只,具有较高的生存风险,只有尽快与西侧的兴隆岭核心种群连接,才能够改变天华山种群的生存状况。

\ | /

当一个大熊猫种群的个体数量过小的时候,由于种群内基因多样性降低、近亲繁殖等因素,很有可能会导致后代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进而造成种群的生存风险大大提高。

108廊道核心区域植被恢复与竹林栽植©WWF

因此,WWF在陕西省林业厅的支持下与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自2005年开始在这一区域联合实施了大熊猫走廊带恢复与管理项目,即108廊道项目,主要包括大熊猫可食竹种植与栖息地恢复、动物通道建设、社区可持续发展、公众保护教育以及野生动植物监测等行动。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过去18年里,通过修建小型动物通道9处,有效降低了东凉公路对栖息地的分割、阻隔作用;通过人工恢复植被和栽植竹林超过2000余亩、拆除机械围栏超过3000米,108廊道一些关键位置的栖息地得到了有效恢复。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通过森林抚育、参与式巡护、保护协议约束等措施,400公顷的集体林得到了直接的保护;通过中蜂养殖、中药材种植、薪炭林区划等措施42个农户直接参与项目活动,1100余公顷的集体林得到了间接的保护,受益人数占整个社区人口的80%;通过开展社区宣传教育活动12次、印发宣传资料600余册,受教育社区群众超过150人次,提高了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以及对保护工作的支持。

野外监测联合巡护©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有针对性的开展保护管理技能培训,累计超过60人次参加;支持保护区开展了综合科考、管理计划以及总体规划编制等工作,有效提高了当地合作伙伴的保护管理能力。

野外监测巡护记录©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连续18年支持开展巡护、监测等保护管理活动,直接投入人力超过2000人次,108廊道区域人为干扰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108廊道核心区大熊猫活动痕迹分布图©WWF

通过多年的监测数据发现,108廊道区域内大熊猫活动频次较为稳定,108国道秦岭隧道两侧的大熊猫活动已经越来越接近,地图上几厘米的改变背后是年复一年的付出与努力,也让最终的连通更令人期待。

1

2003年

第三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廊道两侧的大熊猫活动痕迹最短距离为8.7公里

2

2012年

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最短距离缩短至4.0公里

3

2015年

在WWF支持观音山保护区开展的红外相机监测影像中发现,在距废弃108公路不足700米的位置有大熊猫实体活动

4

2018年

在秦岭隧道北口直接观察到大熊猫横穿国道

5

2020年

两处位于废弃公路西侧的红外相机点位拍摄到大熊猫活动影像

6

2022年

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发现,2022年3月有一只大熊猫在秦岭108廊道核心区废弃公路西侧约500米处活动,这是自2005年廊道项目启动以来发现的最接近废弃公路的一次大熊猫活动记录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8廊道区域其它野生动物的种类、出现频次也呈上升趋势,一些适应能力强而原本被108国道分割的动物种群已经开始通过廊道进行交流,处于食物链顶端的豹,自2020年开始也较为频繁地出现。

本次人工竹林中发现野生大熊猫大面积活动的痕迹,也进一步说明当地的生态环境整体上已经恢复到较为良好的水平。

未来,我们将继续在该廊道区域开展工作,评估108廊道区域的大熊猫栖息地现状,为下一步的廊道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以应对栖息地破碎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增强秦岭108国道大熊猫走廊带的连通性,促使天华山局域种群与兴隆岭种群实现基因上的交流,改变天华山局域种群的生存现状,更好的保护秦岭野生大熊猫种群。

审核校对:徐强、蒲贵军、何天虎

编辑排版:廖志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