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非鱼
【资料图】
01 | 西安增速第一
在上一篇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增量第一城深圳,这篇文章来看看万亿GDP城市中增速第一城的西安。
西安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一季度,西安地区生产总值2834.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较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4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928.04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1873.67亿元,增长6.6%。
目前24座万亿GDP城市只剩下长沙、福州和泉州三座城市尚未披露数据。
在已经披露数据的城市中,西安7.6%的增速一骑绝尘,处在领跑位置,且是万亿GDP城市中唯一一个GDP增速在7%以上的城市。
这一增速高出全国4.5%的平均值3.1个百分点。超西部另外两座中心城市重庆、成都各2.9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
增速第二城是深圳,其6.5%的GDP增速高出全国平均值2个百分点。同时深圳还是全国一季度GDP增量第一城。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关于深圳的强势复苏分析,在周一发布的文章中有具体分析。
深圳之外,西安为何能够如此强悍?
从西安统计局披露的三产数据来看,第二产业(广义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广义服务业)助攻力量强,尤其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长了6.6%,第二产业增长了9.9%。
由此可以看到,工业强势崛起,是西安经济表现出圈的主要因素。
02 | 工业、服务业、消费均两位数增长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西安工业、服务业、消费均强势复苏,实现两位数增长。
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1.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速15.2%,提升了10.5个百分点;消费增速10.1%,提升了19.9个百分点。
固定投资虽然没有两位数增长,但8%的增速在热点城市中同样非常靠前。
唯一还在负增长的,只有进出口。其中出口下降了9.1%。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主要来看工业方面。
五代十国之前西安,其底色是文化、王气。
但这一切被梁太祖朱温毁了。当时还是权臣的朱温,带着唐朝的小皇帝迁都到他的大本营洛阳,并逼迫全城百姓随迁,城内所有的建筑物被拆毁一空,只剩下残垣断壁,堂皇的国都彻底成为了废城。
西安从此一蹶不振,此后与国都再无缘分。
如今的西安,工业是它的底气。尽管在公开披露的数据中,西安的工业增加值排不进全国前十。但是,作为一个肩负国家军工使命的军工城市,其强大的军工产值并未计入在内。
因为西安诸多军工产值受保密因素影响,无法计入GDP。
离陕西省政府仅仅五公里多的地方,有片叫幸福路的老工业区。从高空俯瞰,你会发现这里布满了星罗棋布的军工厂,昆仑、黄河、西光、华山、秦川、东方。
西安集聚了中国航天的1/3、航空的1/4的科研单位和生产力量,是中国航天航空动力之乡、中国兵器工业重镇。整座城市的国防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
如果说大连、上海、广州修建的航空母舰、巡洋舰等舰艇,是在推动中国成为海权强国的话,那么,西安就是中国争夺制空权的一大支点。
西安生产了诸多空中国之重器,如轰-6、飞豹、空警-2000,运-20以及长征系列所有运载火箭的发动机等。它还是全国唯一拥有完整卫星产业链的地区。
有人预估了一下,如果计入,西安的GDP至少增加3000亿。
从数据来看,一季度西安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4%,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增长37.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2.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6.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7.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总产值增长12.4%。
汽车制造业增速强悍。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一季度西安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1.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2.8%;3D打印设备产量增长189.3%;充电桩产量增长74.4%;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增长51.6%;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48.8%;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增长13.9%。
新能源汽车的飙涨,得归功于比亚迪,西安可是比亚迪最大的生产基地,深圳、长沙规模第二。
去年比亚迪的大卖,硬生生将西安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拔高到了101.55万辆,取代上海,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爆火的比亚迪,今年热度依旧。
比亚迪最新发布的公告显示:
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1.03万辆,去年同期10.6万辆;本年累计销量76.24万辆,同比增长94.30%。
前四个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都几乎翻倍。最大的利好享受者,当然是最大的生产基地西安和大本营所在地深圳。
所以我们看到,深圳一季度GDP增量第一,西安一季度GDP增速在万亿GDP城市中第一。
03 | 城市的终极竞争是产业竞争
一个产业可以成就一座城市。最近热火朝天的淄博,凭借着烧烤出圈。
鞋服产业成就了泉州,手机产业成就了东莞,笔记本产业成就了昆山……
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为何中心城市都在押注新能源汽车赛道。争夺的本质,是争夺产业,争夺经济,争夺就业岗位。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进入2023年,武汉全面出大招,其本土的东风集团,不惜一切代价清理燃油车库存,并掀起了全国浩浩荡荡的汽车补贴战。
有人说这是在掀桌子,你不让我吃饭,那大家都别吃了。这么理解太狭隘了。东风集团的根本目的,是将燃油车清库存,回笼资金押注新能源汽车。
东风集团公开发布的战略目标是:
到2024年,东风自主乘用车主力品牌全新车型100%电动化;到2025年,东风自主乘用车与合资品牌的销量各200万辆,比例达到1:1。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自主品牌的50%,占自主品牌乘用车的70%。
换句话说,武汉正在全力押注新能源赛道。毕竟,在这条赛道上,武汉已经被远远甩开了。
掉队的成都,也在发力。2022年,龙泉驿区整车产量98万辆、汽车产业产值1541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4万辆。成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严重掉队。
成都在3月份发布《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
到2025年,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产量达到25万辆;力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80万辆,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比例达到80%;建成各类充换电站3000座、充电桩16万个。
其实成都不仅需要发力新能源,其他产业也需要强补课才行。成都的GDP虽然很高,远高于西安,但产业是成都的劣势。
在产业实力上,成都不要说和苏州、宁波、杭州、南京这些东部强市比,就算与武汉、长沙、重庆、西安这些中西部强市相比,成都也显得很单薄。
成都缺少头部企业,缺少名片级的产业。
最近虎嗅网发布的一篇《成都失去性价比》的文章提出,成都适合生活,但不适合生存。因为这里资源少,薪资低,岗位种类单一。
成都这些年过度追逐营销,而忽略了城市发展的本质。城市的终极竞争是产业竞争。
西安已经牢牢占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制高点,成都需要安静下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