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回家,我妈让我帮她重新下载“陕西养老保险”小程序,说最近老登录不上去。大概是系统升级,我捯饬一通就好了。我妈欢喜地戴上老花镜,眯眼凑到手机前输入密码,点开炫给我看一串金额,说是从去年她就开始领养老金了,现在一年多账户上稳稳地躺着两千多块钱。我爸笑着说,自从开始领养老金,我妈每隔几天就要瞅瞅那个小程序,好像生怕那里面的钱要飞了似的。
【资料图】
其实,我妈每个月也就领不到两百块,外加我爸从三年前开始领,现在两个人每月累计也有四百多块,尽管少得可怜,但也是二老辛劳一辈子里唯一一段不用劳动也能领钱的幸福时光了……
我爸妈,咸阳农村人,上世纪60年代初期生人,赶上三年饥荒、公社生产、计划生育、土地改革,本本分分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即便从前二十多年开始,不少人弃农经商或者进城打工,他们依然没离开土地,大概是最后一波会种庄稼纯粹的农民了。
2003年前后,父母积极响应村干部传达的缴纳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说是每年一人缴纳一百块,60岁以后就能领养老金。具体能领多少,村干部没说,父母也没多想,毕竟只“养老金”这个词就足够让许多农民为之心动。
二十多年前,农村、城市间还有很大壁垒,想转城市户口?那得考学或者接班,得祖上有功德;养老金?那更是遥不可及的梦!那可是跳出农门给公家办差事才能享受到的。记得村里有个在县城化工厂上班的老工人,退休后回农村养老,没少被村民们讨好地笑着问几句,“现在退休金有多少?”农村人才不会觉得不好意思,他们只是好奇,好奇城里,退休金、工资就是其中一部分……在得到一个让他们惊讶的金额后,村里人除了艳羡,就是向往,于是化向往为动力,鼓励子女走向城市,过一种准点领工资,老来领养老金的城里人生活。
■ 《都挺好》剧照
养儿为防老,许多人依然抱有这种观点,至少农村不少老人最爱谈起的还是各家子女,暗搓搓比较的也是子女买来的吃穿用度,当然也有老人抱怨子女不争气,平日里得看儿女脸色办事。但在有足够养老金的老人眼里,这些完全不会存在,“养儿防老”的古训基本也能打破,子女必须孝顺,要不然怎么会有“全职儿女”这样一个群体悄然滋生呢。甚至在婚恋市场上,父母有无退休金都会成为重要的加分项。这是否构成农村男性婚娶困难的一个影响因素,我不得而知。
不过,父母这一辈是吃苦、要强过来的,既然不能像城里人那样晚年领一笔足够生活的养老金,那就趁现在还能干,还能缴纳农村养老,继续发扬艰苦朴素、任劳任怨的劳动精神,早早给自己晚年做好准备。
于是,在过去近二十年里,我妈每年准时给家里人缴纳农村养老,甚至给远在外地打工的儿子、儿媳也缴上,哪怕外地企业缴职工养老金,她依然坚持缴,觉得缴了等于双保险。缴纳费用从最初的一百块逐年上升,眼见物价逐年攀升,孙子从小婴儿长成大小伙,15年悠然而过。终于,我爸提前领养老金了,一百多,今年第三年,听说快两百。15年前,一块钱能买两个包子,现在一个包子一块五。
当然,也有人领三五百的,听说缴纳基数比我爸妈高一些。至于我爸妈为什么只买最低标准,他们坚持说人家只说最低标准了。就像许多单位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只缴最低标准一样,你不问,对方不说,也就打马虎过去了。
父母这代农民的热血青春,见证了几次农改。打从记事起,他们本本分分交公粮。“马嵬坡下魂断红颜”的故事世人皆知,过去那里是兴平重要的交粮集中点。马嵬坡有段长长的坡道,为了赶着交公粮,父辈们挑扁担、拉架子车,早起爬坡完成光荣的交粮任务。到了80年代后期,又开始缴乡筹款。作为一名85后,我对这个词有印象。每年村干部都会来家里收钱,我爸按人头备好毛毛块块交给村干部,对方开具一张缴费收据,然后村干部又挨户去了隔壁家……直到我读大学、工作,2012年前后,才听爸妈说不用缴乡筹款了。
工作后没了寒暑假,回家总是打马观花,听父母聊聊庄稼,说说家长里短,听谁家孩子又在城里买了房,听谁家老人又去世,听村里很多人把土地承包给外地人,听他们说现在种地政府还会给补贴……
父母和土地的关系在三四十年间发生了一连串变化,比起外面世界改变的速度是慢了些,但他们依然有种难以适应的朴素、倔强,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土地,却也只奉献给了土地。有人五十多去城里打零工,实在干不动了也会回到农村,至少土地还在,希望还在。
■ 《熟年》剧照
关于如何给自己养老,我父母早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大约从1997年起,每年都会有个中年妇女来我家,和颜悦色跟父母说一堆话,最后接过我妈递来的几百块,再开具一张发票,长大后我才知道父母是在买一种养老理财。当年不懂,只觉得爸妈挺有打算的。等我长大后想买基金理财,我爸第一个跳出来阻止,才说起当年前后缴了小一万,最后并没有得到多少收益,要知道过去的几千块能干好多大事。
既然商业理财信不过,那就以笨拙的方法继续干,多攒一点是一点。如今在田间耕种的还是六七十岁的父母一辈,稍微年轻点的基本就去城里打工了,当保安、干保洁、做绿化工、当保姆、帮后厨。照我妈的话,只要勤快,不愁找不到活儿干。
留在农村的,除了种地,也会养鸡、养猪,或者找零工,其中女性更容易找到一些轻松点的活儿,比如给大棚拔草、整菜,去辣椒加工点掰辣子把儿,农忙时给别人收蒜薹、收玉米,或者偶尔进城给小区、公园栽草摆花……男性工作相对会累些,比如跟着包工头盖房,进城刷墙、铺地砖,或者过河到周至拔树苗……每天攒个几十、上百,一年半载也就有上万存款,然后两口子一起到镇上银行,存个三五年的定期,尽管存款利益逐年降低,但聊胜于无,想着存折上的数字又变大,干起活儿来似乎更得劲儿,老年生活也好像多了一点保障。
可能人过中年,会不自觉想到养老,就像我,曾经对缴纳五险一金保着无所谓的态度,可一过三十岁就计较起来,甚至动辄盘算起怎样才能度过一个舒服些的老年生活。或许在衰老来临前,我们不自觉想起来的始终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保障,比如养老金、房子、存款,而非其他人。我想这估计是家族遗传吧。
就像我爸妈,说起养老,依然硬气地说自己还能干,还可以自己养活好自己,即便子女给了零花钱,依然会替你存起来,等你买房、养娃,又和盘托出,毫无保留。你说,进城吧,他们又会说,住不惯,到处要花钱,没农村住得舒服,家里的牲口离不开人……
“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筷子兄弟的这首歌唱得真好呀。要强的父母,连养老这件事都这么要强,而我们微不足道的关怀又有哪些?一个月小几百的养老金,如今看来真像是一种无力的施舍,我们欠农村父母的真的太多太多……
目前我国养老政策主要有城镇居民养老、农村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几大类,同样都是最低缴纳15年,遵循多缴多得原则,但晚年领到的退休金却是云泥之别。
其中,2023年陕西省最新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农村养老金计算方法中,个人缴纳是最大头,标准设有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遵循自主选择档次缴费的,多缴多得原则,其次是集体补助(含村委会、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等和政策补贴)以及政府补贴,2023年中央财政全额支付标准是每人每月55元新农保基础养老金。
在农村,多的是像我父母这种每月拿一两百的老人,但企业在前些年几次政策调整后,呈逐年增长趋势,甚至有老人退休金比大学毕业生工资还要高,呈现年龄和收入倒挂现象,网上关于全职儿女的话题冲上热搜,想做全职儿女?关键得父母有退休金兜底啊。
■ 《老有所依》剧照
在网上看到过一张照片,一群穿着大红大绿的老人在一旁曼妙跳舞,不远处一队戴草帽的农妇圪蹴着低头拔草。有人留言,养老金决定晚年生活方式。
还有一次,我在医院遇到两个老人,一个城里退休干部,一个农村老汉,同样罹患严重眼底病,都要定期打针,退休老人劝说老农:“打针吧,至少你还有机会能看见,报销下来也就两三千。”农村好汉瞅瞅病例,没接话悄悄离开了。
作者 | 清池 | 陕西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