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烟台市芝罘区在加大教师招聘力度的基础上,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为抓手,持续加大教师能力培养提升,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逐步形成“三动”推进、“四维”联合、“五导”督行的芝罘模式,芝罘区《“智链”驱动“三体”赋能 能力提升工程2.0芝罘模式》被评为2022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


(资料图)

一、“三动”推进,以团队建设引领执行力

一是首席主动。倡导校长做“最明白工程的人”,将能力提升工程2.0列为“一把手”工程。校长负责整个工程的推进,主持制定学校个性化规划方案,为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实施、评价、改进全过程。

二是协同联动。众力并则万钧举,区教体局组建芝罘区能力提升工程2.0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工程办”),形成工程合力。建立联动机制,区教体局教师工作科牵头,区教科研中心、技术中心等科室协同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工程实施。

三是上下传动。打破层级壁垒,实现同频共振。区工程办、市区级专家团队及学校团队一起研究工程方针政策、商讨落实措施,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建议,制定出合理化方案,确保工程能够落地落实。

二、“四维”联合,用项目驱动促进均衡发展力

一维多向度培训作支撑。邀请国家级专家开展“全员培训”,举办专题讲座4场,有效指导教师找准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点,提升信息化教学力。邀请省市级专家开展“重点培训”,面向学校管理培训团队进行15场专题讲座,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和指导力。筛选区级专家团队成员开展“对点培训”,根据学校、研修组、教师需求开展培训200余次,针对性解决实施过程的具体问题,推动工程提质增效。

二维多层面指导强保障。立项抓规划,区工程办对各学校实施方案进行一一审核,确保校级方案实际有效。过程抓管理,专家入校进行实地指导,定向调研,靶向施策。成效抓案例,以案例促进教师对技术的深度应用和思考。召开入校诊断现场会,2所试点学校团队进行微能力点课堂应用展示,8位校长汇报能力提升工程2.0整体开展情况,全面呈现过程性材料,为全区学校提供学习案例。

三维多课题研究求突破。以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学习策略、教师培训等为着力点,指导学校结合特色选择各级课题进行研究,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研究微课题,做到“校校有课题,师生共参与”。召开全区课题学校工作会议,6所承担市级专项课题学校汇报课题开展情况及中期成果,聆听专家的点评讲座,全区学校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思路以及着力点,以课题实施助推能力提升工程2.0发展。

四维多渠道结合促均衡。充分利用线上网络平台和线下优势学校,实现“技术”与“教学”的强强联合,辐射影响全区各学校。线上创建资源库,现有学校样本16个,研修组样本103个,教师个人能力点样本1256个,课例资源2567节,为各学校教师提供了学习、应用的资源和样本。线下中小学分别设立3个科研共同体和15个学科基地,开展微能力点应用教研等活动,有效提升薄弱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五导”督行,以成效推广提升内生力

一是转变认识。明确入校指导任务,强调“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区分而在于改进”,通过导路径、导研修、导科研、导课堂、导评价,实现全方位指导。举办全区入校指导培训活动,展示整校推进典型案例,加强对考核细则各项指标的精准解读,有效促进专家成员对考核细则和“五导”理念的理解把握。

二是双线指导。31名专家与72所学校“捆绑式”管理,完成4轮次入校指导。线上层面,专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校进行一对一指导,跟进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情况。召开入校指导反馈会,专家组对分包学校进行横向点评和纵向对比,发现典型案例,指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线下层面,专家定期入校对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细节进行把控,全面指导评估学校校本应用考核和整校推进实施成效,指导全区各学校逐步形成校本研修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成熟路径。

三是成果萃取。在首批烟台市典型案例评选中,芝罘区有16个学校、研修组、教师案例入选,占全市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工程开展情况先后在国家、省市官方平台宣传报道14次,在省市级会议交流13次。6月份,在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成果推介会上,芝罘区作为烟台市区县代表进行了经验交流,全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机制效应逐步显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