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4月,岛城扬中41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工业企业申报销售153.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销售的52.2%。扬中锚定“智慧制造城”目标,全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该市拥有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1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

“全面提升创新生态质量,更深层次推进产才融合发展,持续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和人才服务体系,鼓励企业与高校建立创新联合体,培育更多‘单打冠军’‘专精特新’企业。”扬中市委书记张德军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传承“四千四万”精神,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江苏美科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拣车间内,12条自动化生产线有序地筛选、整理、打包硅片。该公司智能化装备占比达95%以上,产品光电转化效率最高达23.85%,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2003年创办了国内首家晶硅切片企业,去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公司董事长王禄宝说。

“广大民营企业家要聚焦主业不动摇,立足国内市场,做强做精主业;要创新转型不停步,全面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挺进价值链的高端尖端。”扬中市市长贾晟说。扬中是“四千四万”精神的发源地之一,催生了以徐广福、王禄宝等为代表的“创一代”。随着时代发展,“创二代”们渐次登场,寻找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5月15日,国家核安全局发布通知,大全集团子公司镇江默勒电器有限公司获得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和制造许可证。“从一家磨具磨料生产企业到如今位居中国电气工业百强榜并列第二,大全的发展离不开对‘四千四万’精神的传承。”接过父辈接力棒的大全集团总裁徐翔说。

2021年,扬中启动青年企业家“接力棒”工程,邀请龙头骨干企业负责人担任青年企业家导师,聘请经发、税务、商务等部门负责人为青年企业家成长顾问,全面提升青年企业家政治素质、经营能力、社会责任。

巧借“飞地智囊”,

精准对接科教资源

今年1—4月,江苏正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纳税销售1.1亿元,同比增长72%。公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低温导电银浆技术的突破。低温导电银浆是国内新型高效光伏HJT电池必需材料,“在我们多方协调下,企业先后和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中科院电工研究所达成合作,完成从技术理论到产业化的技术论证。”扬中市油坊镇科技助理杨仙说,这一项目获批2022年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

扬中市科技局依托中科院院士包信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等扬中籍科教名人牵线搭桥,创建华东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两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扬中分中心,同时借助宁镇扬高校资源,建立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扬中技术转移中心。目前,该市累计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38家。

近日,在江苏亿阀股份有限公司超低温阀门生产车间,浙江大学教授邱利民与团队现场了解生产情况。2020年,西来桥镇组织企业赴浙江大学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亿阀股份与邱利民团队达成协议,合作攻关超低温阀门技术。目前,球阀、蝶阀和止回阀3个产品已通过国家能源局成果鉴定。

“我们主动与高校、院所对接,深化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吸引高端人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扬中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丽君说。该市联合高校建“项目飞地”,支持企业建“研发飞地”,汇聚资源建“人才飞地”,3年来累计引育高层次人才(团队)200余个。

“组团”上门服务,

量身定制培育方案

母线装配全流程追溯、钣金加工智能识别、拼装环节由机器人“包办”……在江苏亿能电气有限公司智能工厂车间,自动生产线的“多快好省”在各环节得到体现。“产线成本下降25%,企业总体产能提高44%,销售收入增加29.69%。”该公司总经理周涛说,在扬中市经济发展局工作人员指导下,今年企业不仅获得省“专精特新”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还获批银行专项信用贷款。

扬中市经济发展局牵头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创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梳理编制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组团”上门为企业提供“专精特新”企业申报、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申报等一系列涉企服务。

在八桥镇吉庆管材超高分子量聚丙烯系列制品项目现场,项目厂房已经竣工,预计达产后年销售9000万元。“去年我们成立镇江市高分子复合材料管道工程研究中心,不断向行业高端迈进。”江苏吉庆管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庆峰说,4月中旬在扬中市经济发展局工作人员上门指导下,企业正在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记者 晏培娟 钱飞

通讯员 孙薇 郭静 丁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