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某演员的一条微博,将近期堪称猖狂的“蟹卡骗局”送上了热搜。该演员发微博称,自己收到了一张蟹卡,以为是哪位朋友送的,扫了下码觉得不对劲,又搜了搜,发现好像是诈骗。

一石激起千层浪,相关话题随之冲上热搜第一。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表示收到了类似甚至一模一样的蟹卡。随后,上海市公安局发布微博称,这是一种新型骗局:不法分子大范围投递大闸蟹兑换卡、湿巾、手机支架等,以领奖为由,引导受害人扫码进群后实施刷单诈骗。前期,不法分子会以小额返利获取受害人信任,后期要求受害人大额充值后,不予返还本金和返利,最终完成诈骗。

刷单返利诈骗,可谓是过去常见的诈骗“老套路”。近年来,在密集的反诈宣传下,公众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警惕性已经有了不少提高,不法分子的骗术也越来越难得逞。但如今,“老套路”又披上了“新外衣”:眼下正是秋高蟹肥时,不少人收到蟹卡后,很容易误认为是亲朋好友送礼,一不留神就会一步步掉入骗子精心设计的圈套。

梳理此类骗局可以发现,邮寄蟹卡也好,湿巾也罢,不法分子无非是想“广撒网、捞大鱼”。只是相比手机支架等,制作蟹卡的成本更低,也更具有诱惑性。对此,不少人不禁会追问:自己怎么就变成了“池中鱼”?个人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这背后是否存在着贩卖个人信息的黑灰产业链?甚至有不少网友质疑快递公司没有尽到责任,并泄露了自己的信息。

小小的一张蟹卡,背后暴露的却是个人信息泄露的大事。显然,诈骗蟹卡是成批寄出的,那就意味着不法分子无法真正做到“隐身”。对此,公安部门不妨加强与快递公司的合作,追根溯源,查清这些可疑包裹的源头在哪儿,揪出背后的电信网络诈骗“黑手”。更重要的是,如果过程中真的存在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不仅要严厉打击,更要一查到底,查清当事人的行程、身份证号等这些个人信息的泄露源头在哪儿,又是怎么传播出去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减少个人收到不明包裹的可能性,更好地守住群众的钱袋子。

其实,保护好收货人信息,更应做好事前监管。对于掌握个人信息的平台,如快递公司、通信企业、购物平台等,都可能成为个人信息的泄露源。因此,适时增加行业内部人员的违法成本,针对重点人员、重点行业进行重点监管等等都是可以采取的办法。此外,要同时对信息的出售方和购买方进行严厉打击,形成对个人信息采集、提供、倒卖等环节违法犯罪行为的全链条打击。

同时还应看到,此类诈骗基本依托于社群展开。对此,相关平台也应该落实好监管责任,加强技术甄别,畅通举报渠道,针对可疑群聊及时做好风险提示,尽量为用户创造安全可靠的使用环境。

诈骗套路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都是拿捏了人性的弱点。对此,我们每个人更当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不会掉螃蟹。那些能毫不费力获得的利益,往往都是他人精心设置的局。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防骗意识和防范能力,对于来路不明的快递要谨慎,不轻易投资、转账汇款,守好个人财产。

秋风起,蟹黄肥,本是持鳌封菊的好时候。蟹卡诈骗的出现,不仅会给公众带来困扰,还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只有多方合力,彻底斩断背后的黑灰链条,才能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无从下手,也让螃蟹消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