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组成部分)

我国有两类养老保险,一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类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资料图】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2014年国家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时候,将新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而来。对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待遇都是一致的。

当地实施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已经年满60岁的老人可以不用缴费,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待遇。

即使实施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以后,很多人参保缴费的档次也非常低。2019年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数是16032万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114亿元,人均月养老金待遇162元。

2020年7月1日起,国家将全国最低基础养老金水平由88元,每月上调至93元每月。各个地方也陆续跟进上调。比如江苏省2021年1月1日起,将基础养老金由160元上调至173元。像这样的提升全国一片叫好。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从70年代就开始筹备。1986年10月份,国家首先要求在国营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建立了退休养老基金,为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打下资金基础。1991年国家全面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首先是在国营企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允许私营、外资企业加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由用人单位和在职职工共同缴费,为退休老人筹集养老金的一项制度。我国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并不是有些老人认为的,是自己过去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发放的养老金待遇。

国家在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国家实际上也有退休制度。退休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区别在于,退休制度职工本人无需缴费,退休费是由原用人单位或者国家财政承担,退休费一般跟本人退休以前的工资的一定比例挂钩。而养老保险制度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体现市场激励特性。

国家规定对于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国有企业固定职工的连续工龄可以视同缴费。社会保险法规定,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社会保险费由国家承担。当时在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时,尤其是在移交以前退休的老人时,国有企业也专门缴纳了一部分资金。

现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还是基本平衡。2019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2919亿元,支出49228亿元,离退休老人12310万人,人均每月养老保险待遇3332.5元。

一些人提出,要让老农民务农的时间也作为视同缴费年限,也要提升农民的养老金水平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这种情况,实际上思考并不成熟,会遭到反对。

从历史制度讲,农民确实没有退休制度。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仍然处于一穷二白的时代,全国九成是农民。建国后国家经济秩序逐步恢复,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改变农民过去单打独斗、抵抗风险能力低的局面,国家才广泛推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由生产合作社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但是主要还是以提供粮食和其他土地产出为主。由于人口多、土地少,农民的生活水平依然水平不高。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解放生产力,首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生产资料——土地承包给每一个农民、每一个家庭。但是,相应的经营责任也要有农户承担。有点像当时的个体工商户也需要纳税一样,承包土地的农民也需要缴纳农业税。他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养老责任也是以土地承包为限。第2轮土地承包权到期后,再无偿续期30年,土地基本固定。

相对而言,我国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时候,也是要改变过去工人固定用工的制度。可是工人的生活保障怎么办?老年后保障怎么办?不可能一人分几个机器零件吧?为此,国家建立了失业和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原本可以领退休金的,连续工龄改为视同缴费年限,算是对过去退休制度的一种承接。

所以,过去工人的退休制度和农民的养老制度是不一样的,但是相应的制度现在已经终结了。我们已经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两大养老保险体系,大家参加的条件都是没有户籍限制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参加相同的养老保险,才能享受相同的养老金待遇。未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也会不断提高的。

收藏举报11条评论

关键词: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组成部分